上观|外籍犯人在上海如何服刑?跟记者到上海青浦监狱看看( 三 )


2012年 , 施聪研究生刚毕业 , 就来到八监区工作了 , 第一次看到《心狱》时 , 他也是震撼而感动 。 “我来时艺术团刚组建不久 , 从那时的《心狱》《心梦》看到《心路》 , 走到现在 , 服刑人员差不多换了三分之二 , 可矫治的内核没变过 , 现在这个演出已经是我们监狱的名片了 。 ”
说是音乐剧 , 其实除了演唱 , 还有舞蹈、朗诵等多种表演形式 。 民警在选择参演人员时 , 要考虑刑期长短 , 性格特点和身体状况 , 保持整体框架不变 , 每个成员都有备选 。 “监管安全是第一位的 , 违纪的 , 脾气暴躁的 , 有危险行为的 , 对罪错缺乏自知自省的 , 我们都不考虑 。 ”
跟高凡合作最好的是“小老头”乔伊 , 他个子瘦小 , 身负无期徒刑 , 其实今年才52岁 , 可脸上已经有不少皱纹了 。 他是日本人 , 曾在横滨的酒吧工作 , 对音乐天赋很高 , 虽然现在耳朵已经不灵光了 , 但拿到任何曲子 , 他都能马上谱出来 , 艺术团成立时他就是核心人物之一了 。 八监区的服刑人员中 , 四分之一参加了艺术团 , 像乔伊这样热爱艺术的人有不少 。
“现在监狱很注重艺术矫治 , 遵循惩戒、规训、悔罪、向善的改造思路 。 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 , 我们发现艺术矫治是改造服刑人员行之有效的方法 , 通过艺术陶冶他们的情操 , 转变他们思想 , 从而被社会承认和接纳 。 ”青浦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李强说 , “对外籍服刑人员 , 监狱也提供了各类特色活动 , 让他们能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习俗和法治精神 。 ”
李强介绍 , 青浦监狱的艺术矫治项目多样 , 每个监区各有特色 , 海派玉雕、松江顾绣、嘉定竹刻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声名在外 。 服刑人员研习哪种艺术形式 , 不是仅基于个人兴趣 , 是要经过包括心理、能力、危险度在内的一整套科学评估的 。
上观|外籍犯人在上海如何服刑?跟记者到上海青浦监狱看看
文章图片
玉雕项目
八监区公共区域地方挂着一大幅《万马奔腾》 , 是泰国服刑人员纳卡芬的十字绣作品 。 这个暴力抢劫犯接触了绣活后 , 性格变得平静了 。 英国服刑人员蒙塔喜欢练习毛笔字 , “我爱书法 , 但写的马马虎虎” 。 而艺术团更是提供了一个表达和展示的舞台 。 据监狱统计 , 参加艺术矫治项目的服刑人员日常违纪率远低于普通服刑人员 。
我们代表中国警察
“监狱工作无小事 , 特别是外籍监区 。 ”作为副监区长 , 齐文川对这话的理解更为深刻 , 这里和外面最大的区别 , 就是外面的工作是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 这里却要把简单的事情考虑得更加周全 。
“我们监区是对外展示的窗口 , 一言一行都代表了中国监狱系统发展的情况 , 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很注意形象 , 上级对我们要求高 , 我们对自己要求也高 。 ”齐文川从四监区调来三年 , 虽然执法标准一样 , 但他认为 , 在外国的监区需要更细致 , “我们代表的不是个人 , 而是中国警察 。 ”
不同于中国犯人监区 , 这里的大事小情都涉及到外事 , 服刑人员要会见使领馆人员 , 还要与境外通讯 , 电话拨出去 , 就是直接向外传递信息 , 无疑对民警的执法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 英语、日语还好说 , 可遇到说他加禄语的菲律宾人 , 把伊博语作为主要民族语言的尼日利亚人 , 就需要提前联系好小语种翻译 , 同步监听 。
新警进入监狱后 , 会根据英语水平、艺术特长和专业特点进行二次分配 。 英语专业八级、外国语大学毕业、会阿拉伯语的民警就会来八监区工作 。 这个年轻团队学历高 , 很多青年民警学习能力很强 , 有人还在学小语种 , 有人通过了司考 , 拿下了教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证 。
除了“硬件”达标 , 情绪控制也很重要 。 有的外籍服刑人员没有来过中国 , 不了解中国文化 , 也不懂中文 , 对中国的法治不了解 , 会对监狱的规定有抵触心理 , 这就需要民警在日常的管理中 , 更加耐心细致地解答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