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菌|关于吃,你不得不知道的知识——藏匿在食物中的李斯特菌

李斯特菌是一种罕见的食源性病原体 , 与其他微生物不同的是 , 它们可以在冷藏条件下生存 , 这就意味着 , 将食物放入冰箱并不能打击李斯特菌顽强的生命力 。 不过 , 并非所有的李斯特菌都能引起疾病 , 在已知的20种李斯特菌中 , 只有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人类感染的重要原因 。
李斯特菌|关于吃,你不得不知道的知识——藏匿在食物中的李斯特菌
本文图片

来源:10.1128/CMR.14.3.584-640.2001
李斯特菌的来源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环境中广泛存在 , 许多食物中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 例如 , 碎肉、生肉菜肴、生香肠肉和生牛奶 。 此外 , 在加工后未经进一步杀菌处理的即食食品中也可能含有李斯特菌 , 例如奶酪(由原奶或巴氏杀菌奶制成)、预切沙拉和蔬菜 , 以及熟食沙拉或切成薄片的香肠产品 。 这是因为 , 李斯特菌可以在食品加工厂中难以清洁和消毒的凹处中存活很长时间 , 进而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引起细菌的连续进入 。
李斯特菌|关于吃,你不得不知道的知识——藏匿在食物中的李斯特菌
本文图片

冷熏或热熏鱼通常会被污染 , 因此也被怀疑传播这种疾病 。 其他生吃的鱼产品和海鲜(例如寿司、生鱼片、牡蛎)或腌制产品(例如碎鱼) , 也可能受到影响 。
李斯特菌|关于吃,你不得不知道的知识——藏匿在食物中的李斯特菌
本文图片

李斯特菌的危害
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 , 每年估计有1600人因食用被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而患李斯特菌病 , 约有260人死亡 。
怀孕期间感染李斯特菌会导致流产、早产以及死产 。 此外 , 李斯特菌病主要发生在由于年老、既往疾病或药物摄入而造成免疫系统减弱的人群中 , 他们经常患有血液中毒、脑炎或脑膜炎以及心内膜炎或细菌性关节炎 。 在健康个体中 , 李斯特菌感染可导致胃肠道发炎并发烧 , 但其进展通常是轻度的 。
2018年 , 罗伯特 科赫研究所(RKI)通报了701例重度浸润性李斯特菌病病例 , 相当于每10万居民0.8例 。 报告的大多数李斯特菌病病情严重 , 例如与血液中毒、脑膜炎或流产有关 。 此外 , 这种疾病在5%的病例中是致命的 。
李斯特菌是如何感染人类的?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兼性的细胞内寄生菌 , 能够在巨噬细胞中存活并侵入各种正常的非吞噬细胞 , 例如上皮细胞、肝细胞和内皮细胞 。 在所有这些细胞类型中 , 致病性李斯特菌会经历一个细胞内生命周期 , 该过程涉及从吞噬液泡的早期逃逸、胞浆内快速增殖以及细菌诱导的基于肌动蛋白的运动性 , 并直接扩散至邻近细胞 , 从而重新启动该循环 。 以这种方式 , 李斯特菌在不受免疫系统体液作用的宿主组织中传播 。
DOI: 10.1128/CMR.14.3.584-640.2001
除肌动蛋白聚合之外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还会利用宿主胞吐作用促进细胞间扩散 。 此前还有研究发现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通过诱导巨噬细胞发生线粒体自噬反应来促进自身的存活 。
李斯特菌|关于吃,你不得不知道的知识——藏匿在食物中的李斯特菌
本文图片

如何防止李斯特菌感染?
李斯特菌|关于吃,你不得不知道的知识——藏匿在食物中的李斯特菌
本文图片

避免生吃未经消毒处理的蔬菜和肉类;生熟食物也应分开存放 , 避免细菌交叉感染;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剩菜剩饭 , 应保持70℃以上的中心温度持续加热2分钟以上才能食用;尤其是已经开封的牛奶 , 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 , 饮用前加热杀菌 。 此外孕妇、老年人或免疫力较弱的人最好只吃完全加热的鱼和海鲜 。 当然 , 最重要的还是要定期对冰箱进行彻底消毒 , 减少冰箱内滋生李斯特菌的可能 , 否则 , 对于水果这类无法加热杀菌的食物来说 , 还是逃脱不了李斯特菌的“魔爪” 。
End
参考资料:
[1] Listeria hijacks host mitophagy through a novelmitophagy receptor to evade killing.
[2] Listeria pathogenesis and molecular virulence determinants.
[3]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10/201007123057.htm
[4]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07/200727145810.htm
[5] Listeria monocytogenes exploits host exocytosis to promote cell-to-cell spread
【李斯特菌|关于吃,你不得不知道的知识——藏匿在食物中的李斯特菌】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创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 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 , 须在正文前注明来源生物探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