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盼的快乐|天下最厉害的大厨!用一道道家常菜,滋养、凝聚了全家人的心

肖盼的快乐|天下最厉害的大厨!用一道道家常菜,滋养、凝聚了全家人的心

文章图片

肖盼的快乐|天下最厉害的大厨!用一道道家常菜,滋养、凝聚了全家人的心

文章图片

肖盼的快乐|天下最厉害的大厨!用一道道家常菜,滋养、凝聚了全家人的心

文章图片

肖盼的快乐|天下最厉害的大厨!用一道道家常菜,滋养、凝聚了全家人的心

文章图片


安民
吃惯了母亲做的菜 , 不论在其它什么地方吃饭 , 总觉得没有母亲做的可口 。
几年前 , 曾对母亲说:现在时髦开私房菜馆 , 您亦可以开个家常菜馆 。 母亲笑笑:“我哪成啊?只会烧个老三样 。 ”
其实母亲不知道 , 且不论菜的味道如何 , 光是她的不用鸡精味精 , 不用超市买来的现成调料 , 只用生姜葱酒和五香八角的做菜理念 , 就足够吸引人的了;如果再加少油少糖少盐 , 就更加适合现代人的健康需求了 。
家里从来没有买过味精 , 每年入夏 , 母亲便会去石塔菜场 , 买回邵伯湖的小虾 , 掐头去尾 , 清水煮熟 , 在太阳下暴晒 , 晒得脆蹦蹦的 , 用料理机打成粉 , 装瓶放入冰箱 , 便成了一年的起鲜调料 。 我总是觉得 , 厨房的温度 , 在某种程度上 , 决定着一个家的温度 。 这辈子 , 母亲没有见过什么高档食材 , 也没有进过那些豪华餐馆 , 更没有经历过专业的餐饮培训 , 凭着她的勤劳和节俭 , 凭着她对家常食材的朴素理解 , 凭着她对家人口味的精准把握 , 在厨房的方寸之间 , 在琐碎的日子里 , 用自己的双手 , 用她对家人的深爱 , 将柴米油盐酱醋茶 , 调成了生活的五味 , 调出了家的温馨 。

寻常人家的厨房里 , 红烧肉可能是最华贵 , 也是最接地气的一道大菜 。 不同的地域 , 不同的人家 , 总会烧出不同的味道 。 近年来 , 一些上档次的餐馆 , 也开始做红烧肉了 , 可能是因为佐料太丰富 , 反而不及家常的本味 。 凡来我们家 , 尝过母亲做的 , 那道“水晶红烧肉”的亲戚朋友 , 大都觉得 , 很少有其它地方 , 比母亲做得更好了 。

从备料开始 , 母亲就很上心 。 肉要选黑猪的五花肉 , 而且必须是自己去菜场买 , 她会耐心地在肉案前逐个地挑 , 不仅看肉的颜色来辨别新鲜程度 , 还要闻肉的气味 。 母亲提醒 , 买肉时一定要注意 , 用泔水喂出来的猪 , 烧出来的肉大多不好吃 , 弄得不好还会有异味 。 实在买不到吃草糠的猪 , 也要尽量选择用饲料喂养的 。
肉买回来 , 先要将毛镊干净 , 再用开水焯 , 然后将肉皮用刀刮上几遍 。 母亲告诉我们 , 将来你们自己烧肉 , 这道程序一定不能少 , 要不然烧出来可能会有猪鬃味 。 刮好洗净后 , 加入葱姜酒 , 在水里煮到五六成熟 , 捞出来冷却以后 , 切成大小适中的正方块 。 下锅之前 , 先把切好的葱姜在锅里煸 , 煸得满锅生香 , 然后将肉块放进去一起煸 , 煸到肉块略显焦黄 , 看见有油渗出时 , 再加水放入酱油和料酒 。 先用旺火烧 , 再用文火焖 , 起锅前加入少许冰糖收汤 。 端出来的红烧肉 , 圆润饱满 , 晶莹透亮 , 夹一块入口 , 不油不腻 , 不烂不柴 , 那种浓郁的满口香 , 让你久久回味 。
外面不少餐馆 , 都有一道“东坡肉” , 尝过几家 , 少有味道上乘的 。 想必东坡先生穿越回来 , 一定会没收了这块菜牌 。 当年先生被贬黄州 , 虽然地处偏僻 , 生活清苦 , 微少的薪酬 , 买不起羊肉 , 却用当时的达官贵人们 , 看不上眼的猪肉 , 炖出了传世的“东坡肉” 。

能在多舛的仕途中 , 将人生的辛酸 , 烹制成美味的佳肴 , 先生的乐观与豁达 , 一直为后人所景仰 。 没有那个口福 , 跨越千年 , 直接品尝先生的手艺 , 但私下里一直以为 , 当年这道菜的味道 , 应该和母亲做的差不多吧 。 同样没有特殊的食材 , 没有复杂的技法 , 没有精贵的佐料 , 没有精美的厨具 , 母亲却用最质朴的初心 , 最细腻的操作 , 把对家人深深的爱 , 默默地留在了 , 三餐四季的家常菜里 , 留在了我们的味蕾中 。

我们喜欢吃鱼咸菜 , 入冬以后 , 母亲总要做上几回 。 鱼必须去石塔农贸市场买 , 因为那里有个摊位 , 卖的是邵伯湖里的鱼 , 鱼肉板扎味道好 。 去的次数多了 , 卖鱼的摊主熟悉了母亲 , 总是对她很客气 。 鱼买回来去鳞洗净后 , 要挂在风口晾干 。 咸菜是自己腌的 , 虽然都说腌制品要少吃 , 但每年小雪过后 , 家里总要腌上一坛咸菜 , 不然冬春季节的餐桌上 , 总是会缺点什么味道 。 咸菜从坛子里抓出来之后 , 要用水冲一下 , 去点咸头 , 切碎以后下锅煸去水分 , 然后f将晾干的鱼下锅油煎 , 再和煸好的咸菜一起煮 , 这样做出的鱼咸菜 , 鱼肉有了咸菜香 , 咸菜有了鱼味鲜 , 冻成鱼冻之后 , 味道会更独特 , 就一碗稀饭 , 那才算是绝配 。

开了春 , 河蚌上市以后 , 母亲还会做几回咸排河蚌汤 。 河蚌要到市场上 , 选那种大小不一的野生蚌 , 洗净以后要用杉木棒 , 逐个将河蚌的边缘敲上一圈 , 这样烧出来特别容易烂 , 也更容易入味 , 更利于消化 。 汤里还要烩入茨菇 , 茨菇选择也有讲究 , 最好能买到高田种植的 , 长得密实 , 烧熟了会很粉而且有嚼劲 。 实在买不到高田的 , 水田茨菇也不能买那种 , 用水枪冲的方式刨出来的 。 因为从泥里刨出来之后 , 再经过浸泡的茨菇 , 会产生一种异味 , 影响汤的品质 。 咸排骨也是年前自己腌的 , 煨汤的时候 , 母亲还会放几块咸肉皮在里面一起炖 , 增加一些胶质 , 汤喝起来更加黏稠可口 。 河蚌是凉性的 , 起锅的时候 , 撒上一些胡椒 , 既是为了增味提鲜 , 也是为了对冲中和 , 减少对胃的刺激 , 家常菜里也有哲学道理的 。
母亲做的咸排河蚌汤 , 有一种独特的咸鲜 。 每次家里做 , 喝完一碗 , 我肯定还会去再舀一碗 。 倘若还有剩下的 , 第二天早上 , 用它下个面条 , 透鲜!

清明前后 , 芦蒿上市的时候 , 母亲总要回到江边的老镇 , 买些野生的芦蒿、叶家的臭干回来 , 切点咸肉丝一起炒 , 那种鲜味总是让人欲罢不能 。 有一次 , 父亲一个外地的老友来看他 , 恰好那天中午母亲炒了芦蒿 , 吃到后来 , 这位老先生干脆将盘里剩余的芦蒿和汁水 , 一起倒入碗中拌饭 , 边吃边歉意地打招呼:“不要笑我哦!根本想不到 , 芦蒿竟能炒得这么香!”前些年 , 电视台曾经做过一档《我爱妈妈菜》的节目 , 社区推荐母亲去参加 , 当时就做了这道菜 , 深得评委们的赞许 , 结果还获了个奖 。

我总觉得 , 做菜是一项生存技能 , 一种生活艺术;做菜更是一份爱的给予 , 一场人生修行 。 孩子出去上学之前的那个暑假 , 曾站在灶边和奶奶学烧菜 , 不过时间紧了点 , 还是实践不多 。 每每在外遇到没烧过的菜 , 总是会打电话回来问 , 母亲便细致地告诉他 , 先放什么 , 后放什么 , 加什么调料 , 炖多长时间 。 搁了电话 , 母亲会自言自语地叨叨 , 觉得有些不舍 , 担心孙子在外没有合口的饭菜吃 。 后来孩子放假回来 , 下厨做了几道菜 , 还像模像样 , 味道也不错 , 母亲总算放了心 。
只要有时间 , 总是喜欢站在灶台边 , 看着母亲烧菜 。 一来可以和母亲拉呱拉呱 , 听她说说陈年往事、家长里短 , 二来可以近距离学习烧菜的方法 , 能够传承母亲的技艺 。 前些日子 , 选了个星期天 , 我起个大早 , 去乡镇的农贸市场 , 买回几斤杂鱼 , 迟好洗净 , 沥干水头 , 站在灶前 , 看着母亲怎么用生姜葱酒 , 烧出味道鲜美的鱼 。 看着她将所有作料 , 全部放进去了 , 便让母亲去客厅沙发那边歇一会 , 我来照看锅子 。 眼瞅着差不多了 , 关火起锅 , 装盘上桌 , 一伸筷子 , 还是差一层味道 。 “鱼嘟千滚 , 吃下去安稳” , 母亲说火功还差一层 , 加之今天鱼多了些 , 收汤时 , 要再尝一下咸淡 , “鲜鱼咸煮 , 更能入味”;“不要紧 , 慢慢来 , 多煮几次就好了 。 ”
母亲不仅常做这些烧的炖的菜 , 而且一年四季的佐餐小菜 , 她也会做出不同的花样 。 春天的“平芽菜” , 夏天的“雪里蕻” , 秋天的“小卤瓜” , 冬天的“萝卜干” , 时不时地还会炒两盘“十香菜” , 不停地让我们换着口味 。

百姓人家 , 最让人牵挂的 , 是家中厨房里的烟火味 。 这么多年来 , 母亲用她的一道道家常菜 , 滋养、凝聚了全家人的心 。 回家吃饭 , 一家人围坐在桌边 , 在碗筷的交错中 , 一起品尝母亲带来的融洽、幸福的滋味 , 成了节假日里 , 我们共同的期盼 。 据心理学的研究 , 人类的味觉记忆可以长达40年之久 , 比起许多视觉和听觉的记忆 , 味觉的记忆会更长 。 这也就回应了 , 为什么无论在其它什么地方吃饭 , 总觉得没有母亲做的可口 , 那是从儿时开始 , 便已打上的烙印 。
平常母亲做菜时 , 父亲都给她打下手 , 真的佩服他的刀工 , 能把肉粒斩到那么碎 , 蔬菜切到那么细 。 携手度过金婚岁月的老两口 , 现在成了最默契的金牌搭档 。 看着他俩站在灶台边的背影 , 曾经那么硬朗的脊背 , 现在都有些弯曲了 。 每每在这个时候 , 便会不由自主地上前 , 在他们的背上 , 轻轻地捶几下……
【肖盼的快乐|天下最厉害的大厨!用一道道家常菜,滋养、凝聚了全家人的心】常常在心底祈祷 , 两位老人家健康长寿 , 好让我们吃上更多他们做的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