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江南官场的一场恶斗
张伯行是清代的一个著名清官 , 比较起来 , 他的清廉名声在后世没有于成龙和汤斌那么大 , 对待自己 , 也没有这两位那么苛刻 , 接人待物 , 也相当的随和 。 但是 , 他却由于跟康熙年间一个特别有势 力的权 臣 , 发生了一场恶斗 , 因此而闻名天下 。张伯行是在担任江宁按察使期间 , 因康熙南巡 , 得到皇 帝的赏识 , 亲自推荐他升任江南巡抚的 。 康熙先问张伯行是不是好官 , 周围人都说是 , 康熙说 , 那这等好官 , 你们为何不保举?你们不保举 , 我自己保举 , 将来居官若好 , 天下以朕为明君 , 若贪赃坏法 , 天下笑朕不识人 。就这样 , 张伯行破格担任了江南巡抚 , 当年的江南 , 就是后来的江苏 , 归两江总督管辖 , 总督驻南京 , 巡抚驻苏州 , 职权上是有重叠的 。 当时的两江总督是满人噶礼 , 噶礼一上任 , 就参掉了江南原来的巡抚、布政使和按察使 。 张伯行先是升任按察使 , 随即又成了巡抚 。 按说 , 这都是拜噶礼所赐 。 反过来 , 也说明康熙对于噶礼 , 还是相当的信任 。然而 , 张伯行一上任 , 就跟噶礼发生了矛盾 。 两江总督说是管三省 , 但实际上 , 只对驻地的江南管得起 。 噶礼在满人中间 , 是个能吏 , 但的确很贪 。 一个要钱的和一个不要钱的 , 同管一个地方 , 不产生矛盾才怪 。然而 , 如果没有辛卯江南乡试弊案 , 俩人的矛盾 , 爆发得还不会这么的快 。 这场乡试的舞弊案 , 当事人是乡试副主考赵晋 , 而赵晋作弊 , 是有噶礼做靠山的 。 当然 , 事情不闹出来 , 大家也就算了 , 然而 , 江南乡试 , 可非同小可 , 江南的读书人 , 也是非同小可 。 但有作弊的蛛丝马迹 , 举子们就会闹起来 。 举子闹到 , 把财神爷都抬进了孔庙 。 所以 , 主考官先行举奏 。 于是 , 噶礼和张伯行同被指定主持查案 。有噶礼在 , 这个案子当然查不下去 。 于是 , 张伯行跟噶礼闹翻 , 把噶礼参了一本 。 虽然是密奏 , 但噶礼朝中有人 , 第一时间就知道了消息 , 马上噶礼则反咬一口 , 说江南举子闹事 , 是张伯行出钱买人搞的 , 属于寻衅滋事的黑后台 。 同时 , 又把刚刚发生的戴名世的《南山集》的文字狱案子 , 拿出来说事 , 说当时张伯行有意包庇 。 满人整汉人 , 只要端出文字狱来 , 一般都稳操胜券 。其实 , 这个噶礼 , 是康熙特别信任的人 , 因为满人能干的少 , 而噶礼的才能 , 早在远征噶尔丹的时候 , 就被康熙赏识了 。 所以后来加官进爵 , 期间不断地出事 , 康熙都没有怪罪过他 , 反而得以步步高升 。 这也是噶礼敢于在第一时间反噬张伯行的底气 。但是 , 这回 , 噶礼却打错了算盘 。 以康熙的聪明 , 不会不知道 , 这个案子 , 就是一个贪腐问题 。 而孰清孰贪 , 在当时是一目了然的 。 康熙此前的贪腐问题 , 都放了噶礼一马 , 不是他不知道噶礼贪 , 而是觉得人才难得 。 拿出文 字 狱来说事 , 明显是节外生枝 , 无理搅三分 。 所以 , 在两次朝中派人调查噶礼和张伯行 , 两次都偏袒噶礼的情况下 , 康熙还是不肯善罢甘休 , 第三回 , 又让九卿复议 。 这回 , 皇帝的意图如此明显 , 没有人敢公然再护着噶礼了 , 但依旧是建议把两边都撤职 。 最终 , 皇帝特旨 , 噶礼免职 , 张伯行得以留任 。 张伯行留任的消息传来 , 苏州万人上街欢庆 , 康熙闻讯大悦 。不过 , 噶礼最大的晦气 , 在于此事的发生 , 离康熙南巡 , 推荐张伯行的日子太近 。 康熙自己说过的话 , 此时还记得很清楚 。 作为皇 帝 , 怎么可能让天下人嘲笑他不识人呢?所以 , 就算是张伯行也有过失 , 噶礼此时都不能碰他 。 何况 , 错在他 , 而且一错再错 。
推荐阅读
- 大唐荣光:中国为何不能失去西域?
- 时代内涵|上海的“上”有了奋勇争先的时代内涵 | 践行嘱托一年间
- 北京人眼中的上海
- 案件侦办|清朝年间旧案:儿媳指责公公不轨,房中的一张照片,让真相大白
- 高精地图新变数
- 一路风光
- 草原边际线--色目人来到中原
- 犯罪|道光年间一起命案为争家产、族亲起纷争酿成命案
- 不是开国之君的康熙,凭什么称“祖”,还是“圣祖”
- 三幅画像三大帝,路易、康熙、彼得谁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