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银行大厦,冷门博物馆里的百年故事( 三 )

东亚银行大厦,冷门博物馆里的百年故事
“蕴椟藏诸”意思是“将贵重的东西放在柜子里藏起来” 。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王昱 图这些鲜为人知的“冷知识”展览馆通过不同时期的历史照片、票据和老物件 , 为游客呈现了一段既富历史内涵又别具趣味的近现代沪港银行发展史 。 而沉浸其中 , 不少“冷知识”也让人受益匪浅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 , 是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1897年5月27日)在上海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 , 这也是上海最早开设的华资银行 。东亚银行大厦,冷门博物馆里的百年故事
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 。资料图当时鸦片战争后 , 西方列强先后在中国开设了20多家银行 , 几乎垄断了全国的国际汇兑业务和国内的金融市场 。 传统的钱庄、票号业根本无力抗衡 , 中国的经济命脉被英、法、德、日、俄等国操控着 。 时任清政府铁路事务大臣的盛宣怀在向外国银行借款造铁路的过程中 , 醒悟到“铁路之利远而薄 , 银行之利近而厚 , 欲银行铁路并举方有把握” 。 于是 , 他给清廷写奏折 , 陈述兴办银行的想法 , 希望借此“通华商之气脉 , 杜洋商之挟持” 。 很快 , 总理衙门批准了他的申请 。东亚银行大厦,冷门博物馆里的百年故事
盛宣怀 资料图不过有意思的是 , 这家银行并非清政府官办 , 而是一家“民营银行” 。 盛宣怀本人和李鸿章等大官僚投资达70万两白银 , 盛宣怀任督办的招商局和电报局也分别投资80万两和20万两白银 。半个多世纪中 , 中国通商银行的主理人前后换了三位 , 都上海滩风云一时的人物 , 分别是:盛宣怀、傅筱庵和杜月笙 。 上海解放后 , 中国通商银行被人民政府接收 , 改造成为公私合营银行之一 。民国早期的银行业中 , 其实很少有女性职员 , 但很少有人会知道 , 在南京路最繁华的地段曾经存在过一家以“女子”命名的银行 , 并从1924年成立一直延续到1955年公私合营才宣告结束 。 其创办者更是占尽了社会各界的名流 , 并因提倡“女子经济独立” , 在当时的女权运动中颇有影响 。“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于1924年开业 , 为中国近代银行家陈光甫所创办 , 同时得到许多女性名流的支持 , 如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妇女部的主任严叔和、先施公司总经理欧斌的夫人欧谭惠然、现代女性运动的先驱张默君、中华医学会的创办人之一黄琼仙等等 。 银行起初位于南京路的465号 , 1931年底搬到了南京路480号的一栋自建五层大楼里 。东亚银行大厦,冷门博物馆里的百年故事
1924年在上海南京路上建立的“女子商业储蓄银行” 。资料 图据说楼里有升降电梯、抽水马桶、暖气设备 , 还供应冷热水 , 设备非常先进 。 职员人数大概在50~70名 , 男女都有 , 女性职员占多数 。 在成立之初 , 银行还附设了练习班 , 招收18岁到32岁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妇女学习业务 , 满三年后成绩优秀者可以留任 。 女子银行的经营模式与普通商业储蓄银行并无二致 , 服务对象虽以女性居多 , 但并不只限于女性 。在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31年的历史中 , 还有一位杰出的女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她就是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张幼仪 。东亚银行大厦,冷门博物馆里的百年故事
许多人不知道 , 张幼仪是中国历史上早期的女银行家 。资料 图张幼仪出生于书香门第 , 家境富裕 , 12岁时入读江苏省立女子师范学校 , 后一度在德国留学 。 她的四哥张嘉璈曾任中国银行总经理、中央银行总裁、铁道部长等职务 , 是民国时期银行界的风雨人物 。经四哥引荐 , 张幼仪误打误撞进入了银行界 , 出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经理 。 一直到1946年12月辞去副经理的职务 , 她仍然担任董事 。据说 , 张幼仪对自己非常严格 , 将办公室安置在银行的尽头 , 为的是可以一览无遗银行额状况 。 每周组织举行一次的行务集会 , 对银行具体业务、制度建设、人事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 在任期间 , 她曾两次挽救银行 , 使银行免于倒闭的命运 , 而这些历练 , 也让她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早期的女银行家 。女子银行这样的形式 , 在近代中国银行业中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 而女性也因此跳出“男主外 , 女主内”的传统格局 , 开始投身于各行各业里 , 寻找自己的天地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