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送“天问一号”奔火,“长五人”还在奔跑( 三 )
长五的研制 , 已经走过了10多年的历程 。 再要进行结构上的大改 , 谈何容易!第一总指挥李明华面对着艰难的抉择:推倒重来的大改就意味着重新设计、验证、生产 , 肯定能解决问题 , 但至少需要两年时间 , 将导致多项重大工程任务推迟;而局部改进的小改虽然省时间 , 但面临复杂机理 , 谁都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能彻底解决问题 , 这如何是好?
究竟大改还是小改?专家意见都不一致 , 研制再遇瓶颈 。 在方案讨论会上 , 通过对问题的仔细分析和综合权衡 , 第一总指挥李明华一锤定音——采用局部针对性改进的方案 。 他果决地说:“这件事是我定的 , 出了问题我负责;但是谁要是不执行 , 谁就要对我负责 。 ”
在确定改进方案后 , 憋着一口气的长五团队真的“拼”了 。 仅用了28天 , 他们就拿出了原本需要半年时间的试验产品 , 并顺利通过了第一次考核 。
2019年12月27日 , 长五遥三成功发射 。 真的演绎了一幕现实版的“王者归来”!
黄兵说:“现在回过头去换个角度想一想 , 去年4月发现的那道裂纹 , 真是老天对我们的眷顾 。 要是它也躲过了所有的地面试车 , 一旦正式发射了怎么办?侥幸心理是航天发射任务的大忌 。 ”
发现了隐患不可怕 , 没有发现隐患才可怕!
发射成功了 , 没有太多时间庆祝
在重庆涪陵长大的黄兵 , 少年时代是调皮的 , 有时玩高兴了也会做出不着调的事情 。 初二那年 , 部队出身的父亲找他谈了一次意味深长的话 , 神情异常严肃 。 父亲没有打他 , 但当时的情景 , 他至今记得 。 “好男儿志在四方 , ” 父亲顿了顿 , “你这样下去怎么办?将来别说志在四方到外面去发展 , 就是在涪陵可能都难以立足 , 谁要你啊 。 ”
就这么两句话 , 点醒了懵懂少年郎 。 从此他开始发奋学习 , 2002年他考上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的研究生 , 正式踏进航天事业 。
本文图片
从我国的运载火箭研制史来看 , 动力系统试车是很少一次能够成功的 。 前些年 , 长五芯一级火箭氢氧模块首次试车 。 芯一级的直径是5米 , 长度超过30米 , 固定在试车台上 , 加注完成后 , 指挥员下令“点火!”发动机瞬间喷出长长的火焰 , 温度高达1000多摄氏度 。
意想不到的是 , 熊熊大火把发动机下面的“防火裙”点着了 , 现场很多人面面相觑 , 不知如何是好 。 会不会爆炸?李总很镇定 , 说:“继续!”但防火裙上的火越烧越旺了 , 连外单位来考察观摩的领导都有些坐不住了 , 频频扭头朝指挥席上看过来 。
“我当时坐在李总边上 , 就问了一句:火势不小 , 继续还是关机?一般情况下 , 大概率会考虑关机 。 没想到平时温文尔雅的李总超镇定 , 说:‘坚持下去!’预定的400多秒试车计划终于如期完成 。 ”黄兵告诉采访人员 , “试车一结束 , 我们赶紧跑过去看防火裙和火箭尾舱 , 防火裙有好多层 , 里面的几层和火箭尾舱完好无损 。 如果我们紧急关机 , 整个大计划势必推迟 。 ”
不畏难 , 不放弃 , 既要迎难而上 , 又要沉得住气 。
今年7月23日 , 长五团队再次迎来历史性的时刻:将“天问一号”探测器送入奔火轨道 。
黄兵仍是航天一院认定的长五遥四发射的火箭系统01指挥员 。
23日凌晨2点41分 , “天问一号”发射启动-10小时倒计时 。
-2小时左右 , 装有600吨左右的液氢、液氧燃料和助推剂的长五遥四 , 开始对发动机进行氢系统预冷 。
发动机为什么要“预冷”?当天 , 海南文昌最高气温为34℃ , 当时发动机是常温状态的 , 也是34℃左右 。 这个34℃ , 是相对我们“常温状态”的环境而言 , 但它相对于-183℃液氧和-253℃的液氢来说 , 可不是“常温状态” , 而是如同烧红的铁板一样是“高温状态” 。 一盆水泼到烧红的铁板上会发生什么情况?水会瞬间汽化 。 -253℃的液氢 , 已经接近绝对温度 , 如果发动机不预冷 , 那在发动机点燃的瞬间 , -253℃的液氢和-183℃液氧冲进“高温状态”的发动机 , 液氢液氧就会瞬间汽化 , 不仅发动机根本无法正常工作 , 甚至会直接影响箭体的安全 。
-10分钟 , 低温推进剂继续补加 , 脱开整流罩的空调管路 。
-10秒 , 文昌发射场01指挥员王光义开始倒计时:“10、9、8、7……”
有网友说 , “这发射程序其实计算机都算好了 , 即使最后01指挥员不喊‘点火’ , 不按按钮 , 火箭一样会发射 。 ”真是这样吗?
“火箭的飞行诸元确实已经输入 , 但点火按钮仍是必须按的 。 ”黄兵说 , “否则 , 如果倒计时过程中 , 出现异常情况怎么办呢?”
随着“点火!”一声令下 , 长五遥四芯一级2台发动机和8台助推火箭发动机同时点燃 。 喷薄而出的烈焰为860多吨重的长五遥四火箭腾飞积蓄起巨大的能量 , 9秒钟后 , 近1070吨的巨大推力将火箭徐徐举起 。
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 发射指挥大厅里的01指挥员在关注什么?
“我只能通过大屏幕看到火箭起飞后的数据 , 但仍能感受到从发射工位地面传来的微微颤抖 。 我们更关注影响火箭发射成功的‘必保参数’的状态 , ”黄兵说 , “也就是长五的速度、高度 , 以及发动机的转速等等 , 这些关键数据都会传递到我们桌前的屏幕上 , 我们持续关注着这些数据是否正常 。 ”
推荐阅读
- 制造|航天江南航天电器智能制造项目入围2020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
- 数字化|专访航天信息总经理陈荣兴:“新基建”下企业数字化竞逐加速 关注场景才能走得长远
- 美国航天局|30年,NASA终于与旅行者2号取得联系!
- 伊利|航天信息中标伊利集团销项平台建设项目
- 宇航员|美国首次商业载人航天任务在即 4名宇航员抵发射场
- 全国|“探火”“登月” 2020年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技教师开课
- 信息化|航天科技一院物流中心供应商协同平台获评信息化建设“优秀解决方案”
- 服务平台|航天信息发布“全国信创运维服务平台”,实现运维服务闭环管理
- 收集袋|天价马桶送到空间站 背后是航天员的辛酸如厕史
- 空间站|天价马桶送到空间站 背后是一部航天员的辛酸如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