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成都招商大“气场”从哪来?( 二 )


“机制创新”的气场:
谁有本事谁上,谁能干成谁干
2020年已经进入最后一个季度,年度任务能否完成全看这三个月 。对成都而言,如何抛开过去的竞争思路,提升附加值是新一轮招商竞争的当务之急 。
一方面,成都提出先在内部先造“竞争”的态势——将动态调整产业功能区名单,每年在66个产业功能区的名单内淘汰约10%,并在区(市)县级功能区中择优选择 。
产业功能区是成都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推动城市发展战略调整”决策部署后,提出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形成产业比较竞争力的创新产物 。
动态调整,可被视作成都对产业功能区的一次较大改革 。叶尚敏对采访人员表示,当前该区首先成立了天府牧马山国际商旅区作为区级产业功能区来打造并开展工作,“我们有信心进入下一批市级功能区的名单” 。
转变评价考核激励机制的不只是产业功能区——会上,成都提出要在资源调配、人才任用等机制上进行创新 。比如,成都将积极探索开展股权合作、引入产业基金、提供专业服务等,解决好项目落地面临的困难问题 。在人才任用上,成都在会上提出了“谁有本事谁上、谁能干成谁干”的标准 。具体而言,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注重从招商一线、建设一线发现选拔干部,真正激励干部勇担当、善作为、能成事 。
值得注意的是,在招商中,成都还特别强调了国企功能的“创新” 。按照要求,成都市属和区属国企将全面参与产业功能区片区综合开发和科创空间建设,通过清理整合经营性资产,健全经营管理体系,全力提升行业话语权和竞争力,提高产业投资和市场运作水平 。这意味着,未来成都的投资合作模式或将从与政府合作转变为与国企合作,提升城市招商合作的市场化水平 。
一旦成功,未来的成都,一家产业功能区营运企业就是一个专业化产业投资运营商、一家片区综合开发企业就是一个城市综合运营商、一家科创空间运营企业就是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 。
对成都而言,造好“气场”是招商过程中的一门重要功课,更是提升城市能级的信心和决心 。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邹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