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之历史画卷——读长篇小说《大河人家》札记( 二 )


聊举三例 , 不难看出《大河人家》是摆脱了极端的阶级斗争观念 , 真实地揭示了传统民族文化的中和美思想 , 表现了人性人情之美 , 写出了民族合和的大势 。
(三)
建国以来的小说 , 特别是长篇小说 , 很热衷于史诗性的追求 。 如柳青的《创业史》、浩然的《金光大道》、陈忠实的《白鹿原》等等 。 严肃的史诗必须有对历史生活的真实的把握和对真理性的评价 。 胡适曾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是有警示意义 。 追求史诗性的作品极易陷入认知谬误 , 观念容易被实事所囿 。 面对历史应该无言 。 禅宗那般去直接参悟及物 , 不说 , 说即不着 。 小说家不能不说 , 乃是不说之说 , 即直面生活 , 塑造形象 , 意味包蕴其中 。 德国美学家伽达默尔曾写过一篇《无言的形象》 , 他认为:“论证性的说 , 实际上根本不是一种说的方式 , 因为它并不为所要表示的东西选择正确的词语 , 而是始于实用和熟悉的词语 , 始于其他时候别人已选用的词语 。 ”他是反对说教而主张艺术的创造性 。 从这一角度看 , 《大河人家》的叙事没有说教 , 只是白描地叙述生活的琐屑 , 没有史诗的宏大 , 叙事的张扬 , 却是以老老实实的笔墨 , 逼近和还原了历史的真实 。
如作品中写吃大锅饭的一节 。 柳保华接到紧急通知 , 到公社开三级干部会 。 会上布置两大任务:一是家家户户不许自己开火做饭了 , 全村人一起吃灶火 , 腾出时间搞大跃进 。 二是大炼钢铁 , 家家户户要把铁器都捐出来 , 锅碗瓢盆都要捐 。 会上柳保华想不通 , 有些疑惑挨了批评 。 散会路上他心里也很不踏实 。 回到村里开社员大会 , 柳保华传达了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 一大二公 , 村民都吃大食堂 。 开始时人们惊讶议论纷纷 , 随后就想象吃大食堂的好处 。 最后达成了共识:“自从共产党坐了天下 , 大事小事都是为老百姓打算 。 这回叫咱们吃大食堂 , 炼钢铁 , 上级肯定早谋划好了 , 咱照着去做肯定没错 , 肯定吃不了亏 。 ”这反映那个年代中国共产党受到的热爱和信赖之深之重 。 可惜历史却裁定那是一场胡折腾 。 柳保华当时庆幸自己认为棘手的任务顺利地贯彻了 。 可是好景不长 , 吃大锅饭了 , 历来节俭过日子的农民变得浪费了 , 而且重口难调 。 可悲的是 , 吃了不到四个月 , 几十石米吃光了 , 靠借也解决不了问题 。 柳保华无耐地说:“几百号人在一口锅里搅稠稀 , 自古少有啊 。 整天闹腾的鬼哭狼嚎的 , 不像过光景哩 。 闹不成 , 咱散球哇 。 ”对这段历史 , 今天虽然有所评述 , 但这部小说不涉评论 , 但我们却从中可以窥见农民对此事接受到拒斥的心路历程 , 亦可洞悉农民承袭的精神重负 。 这不啻是更深在的历史 , 虽然是无言 , 但内涵却很丰富 。
小说理论说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 。 性格鲜明的人物往往含有一定的历史容量 。 我们不妨解读一下有些负面形象的白鸡换 。 白鸡换这样的名字 , 在北方不鲜见 , 这是以前为使孩子好养活 , 起个贱名以避灾 , 以为名字贱阎王爷就不会注意 。 是崇昧的一种习俗 。 不过在小说中叫鸡换这名字即显得小气卑下 。 白鸡换本人并不在乎 , 他没什么文化 , 也没啥讲究 。 他的父亲白满贵扒高望上 , 抛妻儿再娶 , 属脑子活泛的人 。 白鸡换恨他的父亲 , 却继承了其自私自利的心性 。 他很聪明 , 为一己利益盘算的很精明 。 合作社在分配工作时 , 他主动提出要去放羊 , 柳保华碍于情面就答应了 。 其实白鸡换放羊为的是偷薅羊绒 , 挤羊奶 , 是为改善自家的生活 , 自私一点也可以理解 。 后来他入了党 , 做了队里的保管 , 私心膨胀起来 , 在吃大锅饭最困难的时候 , 他早晚不空手地往家里倒腾公家的粮食 , 被老婆巧仙发现后 , 才不得不送还回去 。 他看不起一直关爱他的柳保华 , 认为柳保华太老实 , 干不成大事 , 于是他又产生了权力欲望 , 卑鄙地给公社写告状信 , 黑了柳保华 , 他取而代之 。 一朝权在手 , 他就无法无天 , 无视规矩 , 不记账目 , 肆意倾吞公共财物 。 他撤换了会计黄兴旺 , 是以阶级斗争的名义 。 他公开巴结贿赂公社领导 , 做自己的靠山 。 靠着拉关系 , 他也为村里争取来不少实惠:要回了东梁地;率先分到了改良种牛、种羊;开回了拖拉机;建起了粮食磨坊;他胆子大 , 敢让社员开荒 , 有更多自留地 。 贪腐与能干集于一身 , 这似乎是今日贪官普遍特征 , 关键是自私贪婪的本性最终是害了自己 。 他因自家死了一只种羊 , 为了逃责 , 居然伪造现场 , 陷害柳保华 , 从而锒铛入狱 。 所幸是临终时能良心发现 , 忏悔自己的罪过 , 复归向善之心 。 这样一个农民的一生 , 他私欲的膨胀 , 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相联系着的 , 他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 文革的悲剧 。 白鸡换的堕落的历史是随了阶级斗争的绝对化 , 权力的放纵与腐败 , 一步步走向毁灭的 。 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 , 怎么教育是个问题 。
《大河人家》虽然无意史诗性表现 , 但在对人物命运和社会生活的白描中 , 活现了那段值得反思的历史 ,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在无言的描述里 , 潜在着更复杂的历史感 , 这是这部小说成功之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