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莎|封闭病房的精神科医生:最常听到的诉求是“陪陪我”( 三 )


“希望人们能像接受其他慢性疾病一样接受抑郁”
执业时间越长 , 沙莎越为抑郁症的复杂感到惊奇 。 但回归大众视角 , 她不认为外界需要对抑郁症有专业程度的掌握 。
有时候 , 只需要再多一点“实用”的认知 。
沙莎接诊过一位从事媒体行业的抑郁患者 。 她的症状看似并不典型 , 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反应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 身体机能的变化 , 令她无法正常完成工作 。 沙莎为她开了药 , 很快 , 她回归了正常的工作状态 。 不久后 , 这位患者领来一个同事 , 对方的表现是长期失眠 , 经常一夜只能睡两个小时 , 由此带来精神萎靡、脾气暴躁 , 影响到家庭关系 。 沙莎问诊发现 , 后者的抑郁程度比前者还要深 , 给予用药治疗后 , 也获得了明显好转 。
“现代人工作的强度大 , 长期忍受压力 , 反而容易将不良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视为寻常 , 很多人不会联想到抑郁症 。 ”沙莎说 。 有研究表明 , 即便近年来抑郁就诊率升高 , 绝大多数患者仍未获得医疗帮助 , 公众对其的认知程度仍待提高 。
另一个亟须改变的是观念 。
同样是疾病 , 精神疾病往往比身体疾病更易沾染“耻感” 。 当外界以异样的眼光看待抑郁症 , 抑郁患者也很难以平常心对待自己的疾病 。
“我最希望看到的是 , 将来 , 人们能像接受其他慢性疾病一样接受抑郁 , 像包容躯体疾病患者一样善待抑郁症患者 。 在自己情绪出现问题时 , 愿意寻求精神科医生的评估和心理治疗师的陪伴 , 让这种‘高级配置’ , 变成触手可及的‘基础配置’ 。 ”沙莎说 。
(文中患者均为化名)
新京报采访人员 戴轩
编辑 张畅 校对 刘军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