臆说古史|终南山“隐士”多达上万,是真的看破红尘,还是哗众取宠?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 , 一直就有人愿意在山里度过他们的一生:吃得很少 , 穿得很破 , 睡的是茅屋 , 在高山上垦荒 , 说话不多 , 留下来的文字更少—也许只有几首诗、一两个仙方什么的 。 他们与时代脱节 , 却并不与季节脱节;他们弃平原之尘埃而取高山之烟霞;他们历史悠久 , 而又默默无闻—他们孕育了精神生活之根 , 是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社会中最受尊敬的人 。 ” ——《空谷幽兰》正如书中说的那样 , 从古到今 , 中国的隐士在国中一向享有着极高的地位和名望 , 国人对于隐士素来推崇 。
在热衷汉文学的美国作家比尔·波特创作了《空谷幽兰》并获得了空前反响后 , 越来越多的人拜上终南山 , 有的是为了寻访传说中的隐士 , 有的人是为了逃避现实 , 希翼在松竹 , 雾霭中 , 逃离世俗的烦恼艰难 , 获得一份现世的宁静 。
只是有人的地方就难免有纷争 , 近万人的寻觅欲求蔓延在终南山上 , 真正的那份隐逸自在反而难见了 。 有人说 , 近代以来 , 终南山上便再无隐士 。 近万人上山的背后其实是逃避工作 , 仅仅靠着一场大雪就让人们“原形毕露” 。
隐士情结“饥来一钵饭 , 困来展脚眠 。 育人以为笑 , 智者谓之然 。 ”——黄庭坚《法语·兀然无事无改换》
隐士文化在中国由来已久 , 古代士人最开始是因为不满当时的社会黑暗动荡 , 或是不忿于难以获得统治阶级的认可而选择避世隐居 , 远离世俗 , 他们往往会寄情诗酒山水 , 隐士文化也由此形成 。
隐士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高的地位 , 据统计 , 中国传统古诗中有三成出自于隐士之手 , 像是“竹林七贤” , “浔阳三隐” , 还有王维 , 陶渊明 , 还有明代的董其昌 , 王蒙等 , 都是十分知名的隐士 。
中国的“隐”很有层次 , 所谓“小隐于野 , 中隐隐于市 , 大隐隐于朝” , 中国人认为看破人生 , 隐匿于山水江湖中与世无争 , 这是小隐 , 隐匿在嘈杂的市井中却视喧嚣为无物 , 时刻固守本心 , 这是中层的“隐” , 而最高境界的隐 , 则是面对尘世的污浊 , 倾轧 , 勾心斗角都能保持清净幽远的心境 , 时刻都能淡然处之 。 在这样的思想下 , 中国出现了一大批隐士 , 他们或仕或隐 , 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
在普通人的眼中 , 隐士是通透 , 达然 , 胸怀宽广 , 又富有智慧的代表 。 受到玄学思想的影响 , 有很多人都具备着“隐士情结” 。 希望能够像陶渊明 , 刘伶一般沉饮颂酒 , 悠然见南山 , 超脱于尘世之外 。
到了现代 , 人们对于隐居的生活其实更加向往 。 古时候的百姓虽然向往隐居 , 但是毕竟还没摆脱衣食温饱的限制 , 战乱 , 疫病 , 庄稼 , 赋税都是人们肩头摆脱不了的负担 。
而对于衣食无忧的现代人来说 , 并不存在这样的顾虑 。 一边是现实中的鸡毛蒜皮家长里短 , 一边是数千年文化骨髓中流传的诗酒风骚 。 谁又能忍住不去向往隐士的生活呢?
而且在另一方面 , 现代社会中人人的压力都不可小觑 , 工作的负担 , 家庭中的摩擦 , 还有子女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小问题 , 人活一世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 , 当烦闷至极时 , 希翼归隐山林 , 摆脱烦恼 , 也就不是什么奇事了 。
修行“圣地”终南望余雪 , 积雪浮云端 。 林表明霁色 , 城中增暮寒 。 ——《终南望余雪》祖咏
希望隐居的人多 , 中国名山大川也有不少 , 而人们热衷的修行“圣地”却只有一个——终南山 。 人们集体选择终南山作为隐居之地 , 并不是什么不约而同突发的奇想 , 而是因为这座山有着足够的宗教和文化的底蕴 。
终南山地带作为十三朝古都京畿 , 是儒释道的发展和合的天然的环境 。 自主峰翠华山向北五十里 , 便是古长安的政治中心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尽是儒家正统的浩然之气;而折返山中 , 便是静谧的隐逸文化 。
作为道教发源地之一 , 终南山有“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汉初的时候文帝选取黄老“清静无为”而治 , 使得道学成为当时社会的指导思想 , 自终南山一带辐射到全国各地 , 成为了中国文化精神集大成者 。
推荐阅读
- 臆说古史|26岁小伙隐居南山,却被父亲一脚踹了回去:没钱,别学陶渊明
- 臆说古史|一个误导了几代中国人的半截故事:没有人反思我们已经失去了什么
- 臆说古史|北京女子收拾养父遗物,意外发现一封血书:原来亲生父母是大英雄
- 臆说古史|27岁美女在广州有400多栋楼,家人辞职帮她收租,发家史令人钦佩
- 臆说古史|1950年的路易十三,连续喝了70年还没喝完?现在到底还剩多少瓶?
- 臆说古史|还记得那个被妈妈用剪刀划伤脸的男婴吗?时隔4年,如今成小网红
- 臆说古史|葬礼“瓦罐坟”有多残忍?儿子把60岁母亲送入坟,每天送一餐一砖
- 臆说古史|曹德旺捐款百亿,为什么只给老家捐万?曹德旺:我是被赶出村的
- 臆说古史|日本史上“最强越狱王”:一生4次越狱,一碗酱汤也成为越狱工具
- 臆说古史|90后的记忆,没有四肢、长在花瓶里的“花瓶姑娘”,是怎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