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春秋的起点是“平王东迁”,周平王为什么迁都洛邑?是为了躲避秦国人吗?( 二 )


当二王并立的局面持续了二十多年之后 , 是晋国的国君晋文侯出手了 。 周平王东迁得到了郑国、秦国的辅助 。 这时邦君诸侯始不朝于周 , 晋文侯迎平王而立于京师 , "京师"指的是"宗周" , 三年之后东徙于"成周" 。 之后又过了九年 , 晋文侯终于找机会杀了"周携王" , 让周平王的地位稳固了 。 这就是《国语*郑语》里说的"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 。
平王东迁
宗周与成周
周太王古公亶父时期迁至岐山周原 , 即现在的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扶风县一带 。 《诗经*大雅*绵》记载了古公亶父率领周族在周原营建城邑的情况 。 其中写到命司空、司徒掌管营建工程 , "俾立室家"、"作庙翼翼" 。 证明这个新建的城邑有宫室、有宗庙 , 完全就是一副王都的气派 。 考古发现也证明在岐山周原遗址即岐山县凤雏村和扶风县召陈村有大型宫室遗址 , 气象很宏大 , 应当就是先周时的宫殿宗庙 。 这正是周族最早的京邑都城 。
文王作丰 , 即陕西西安西南;武王治镐 , 即陕西西安西南的沣水东岸 。 《诗经》里说文王""既伐于崇 , 作邑于丰 。 "可见"丰"是在征伐崇侯虎之后 , 在丰地建立的都邑 。 至于"镐" , 在《诗经*大雅*文王有声》里说"镐京辟雍 , 自西自东 , 自南自北 , 无不思服 。 "当周以镐为京时已经达到了四方咸服的程度 。
周幽王|春秋的起点是“平王东迁”,周平王为什么迁都洛邑?是为了躲避秦国人吗?
文章图片

总结以上看来 , 岐山都原的王都应当是周人的"京" , 是周人的根据地 , 精神中心 。 丰镐是在东进过程中营建的指挥中心 , 也是王都 。 建立周之前 , 周人应当是两都制即岐山旧京和丰镐王都 。
武王建立了周之后要营建新邑 , 这一点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何尊"的铭文可以证明 。 "宅兹中国"即在天下之中建都 , 让天下诸侯入贡时所走的道路均等 。 在洛阳盆地营建新都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震慑东夷 。 东夷是殷商旧势力的根据地 , 所以要再向东推进 。
成王时期营建好了新邑 , 原来的丰镐就被称为"宗周" , 新建的洛邑称为"成周" 。 也就是说 , 这个时期周王室真正的根据地还是在宗周 , 建立东都洛邑是为了控制东方 。 到西周晚期 , 其实周王也常到成周驻跸 , 成周也有物资存储 , 有武装力量比如成周八师 。
西周时期应当是有三个都城:岐山旧京、丰镐的宗周、洛邑的成周 。 每个都城的作用都不同 , 谁也不能取代谁 。
秦人西来
周幽王即位后西周遭遇大地震 , 三川竭而岐山崩 , 周太史伯说这是"亡国之征也 , 周将亡矣 。 "《诗经*小雅》的《十月之交》也描写了当年的地震情况 , "百川沸腾 , 山冢崒崩 。 高岸为谷 , 深谷为陵 。 "
周幽王|春秋的起点是“平王东迁”,周平王为什么迁都洛邑?是为了躲避秦国人吗?
文章图片

西周的亡国和褒姒有关系不假 , 但褒姒不是唯一原因 。 不过褒姒肯定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引线 。 因为周幽王改立褒姒为后 , 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 , 原来的太子宜臼逃到了姥爷家申国 。 也可能这个时候申侯就有了废幽王立自己外孙的打算 , 周幽王也知道他这个想法 , 所以想率兵伐申 。 申侯先下手 , 带领犬戎攻破宗周镐京 , 周幽王出逃 。 因为申国在宗周之西 , 为避申侯而向东逃 , 最后在骊山被申侯和犬戎追上所杀 。
在这场内讧中 , 周幽王与伯服为一方 , 申侯与宜臼为一方 。 犬戎是申侯的增援 , 周幽王的增援是谁?秦襄公就是周幽王的增援 。 《史记》记载秦襄公"将兵救周" 。 如果秦人是忠于周幽王的 , 就不可能再同时忠于周幽王想杀掉的太子宜臼 。 那么秦人因为护送平王东迁而得到周平王赏赐的岐山周原一带就是不可能的 。
周幽王|春秋的起点是“平王东迁”,周平王为什么迁都洛邑?是为了躲避秦国人吗?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