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白诗”通感音乐会:让一切相遇自然发生

秋夜 , 海边 。 10月2日“自白诗”通感音乐会于阿那亚生活节揭开序幕 。狂欢的人群在进入圆形剧场的那一刻 , 先是吃惊、新奇、兴奋 , 随后安静下来 , 沉浸其中 。 在导演席上的音乐家杨小一这一次没有和她的小提琴在一起享受舞台 , 而是克制且惴惴地打量着空间的一切 。 她当然看到了人们的神情 , 和她预想的没有太大差别 。 也看到了舞台上值得满分的表演 , 和被配合了可视化算法即时生成交互影像的革新演绎 , 她有点百感交集 , 这是八个月来 , 自己和几组人马打辩论、改方案、熬大夜、蹲搭建得来的一个时刻——她把它描述为“跨山看海 , 见心中景”的“天真时刻 。 ”“这是八个月来最完整的故事 。 ”结束演出 , 再连夜完成布展 , 为这个时刻奔忙了八个月的杨小一们终于愿意 , 缓缓地、细细地、没有一点点保留地 , 来讲一讲“自白诗” 。“自白诗”通感音乐会:让一切相遇自然发生
“自白诗”通感音乐会:让一切相遇自然发生
“自白诗”通感音乐会:让一切相遇自然发生
“自白诗”通感音乐会:让一切相遇自然发生
自白诗 X 阿那亚让美、诗意和哲思自然发生主创团队这样释义“自白诗”:自白 , 是思考 , 是提问 , 是自我剖析 , 是一个从内向外 , 再回到内的过程 。 一个或不同参与者 , 与景 , 与音 , 与人 , 彼此关联的刹那 , 所听 , 所见 , 所触 , 就是感受最真实的反馈 。 而诗 , 既是狭义上承载了浪漫与美好的一种文体 , 又是广义上自然、艺术和人性美的代言 , 意味着思想与现实的博弈 。“诗”里 , 还暗藏了杨小一心里的一根刺 。 这是她和已故父亲之间因“诗”而产生的遗憾 , 也是她到目前为止无法放下的自责 。 她可能想拔出这根刺 , 所以在中秋夜的孤独诗社念了父亲写的诗 , 又可能是想把刺捂在心里 , 就好像捂住了父亲的时间一样 , 所以在采访中欲言又止 。 但无论如何 , 自白诗 , 对每个人而言 , 都是一次向内心的追问和探寻 , 不断地问与答、不断地矛盾与和解……他们为此来到了阿那亚 , 这个国内首屈一指的先锋性社区、海边乌托邦一般美好的处所 。 当层林尽染的无边秋色与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生活节一起开启 , 当微凉的海风拂过彻夜礼赞生活的人们发出簌簌声响 , 美和诗意 , 已经自然地发生 。他们还为此注入了艺术与哲思 。 他们把古典音乐与新媒体艺术破天荒地组合到一起 , 让看似矛盾的两者相互作用 , 从无到有地创造出两个通感现场和七个音乐装置;他们把极简主义、偶然音乐和视觉艺术有机结合在一起 , 在无穷变换的乐音序列中 , 让观众眼观音乐 , 耳听影像 , 全身心去沉浸感受多维度的艺术;他们把每一个瞬间、每一位参与者 , 都变为了“这个时刻”里的唯一 , 从抽象的“最自然”出发 , 延展出真正的“天地人和” 。去过阿那亚的人会和你说 , 阿那亚艺术中心是多么冷峻又温柔的建筑 。 多种纹理的运用让建筑的立面表现出一种厚重感 , 像一块坚韧的岩石 , 在不断变换的环境中静驻不动 。 正中心的位置 , 则挖凿出一个倒锥形的圆台空间 , 形成一座阶梯式的室外圆形剧场 , 自然光从不停歇地从最高处倾泻而下 , 仿佛每一寸光阴都在抚慰人心 。 建筑内部彼此独立却相互关联的各个空间又提供了观看的多重视角 , 叠加交错的灯光和烟雾、随意或思索后达成的声音组合 , 以及被它们触发的情绪……所有的一切在不同的角落生长、蔓延 , 在此上演的“自白诗”音乐会 , 是150余名观演者与创作者共同的能量释放 。“自白诗”通感音乐会:让一切相遇自然发生
“自白诗”通感音乐会:让一切相遇自然发生
“自白诗”通感音乐会:让一切相遇自然发生
“自白诗”通感音乐会:让一切相遇自然发生
而海边的阿那亚礼堂 , “自白诗”艺术装置展的发生地 。 礼堂内 , 是七个不同乐器组合而成的装置 , 在错位随机的序列上 , 呈现着相同的和谐;礼堂外 , 是天和海 , 是对世间一切初始的纯真渴望 。 这座纯白色的建筑体 , 不争不抢 , 不言不语 , 只是静静地在那里 , 引导着人们走向自己的感官 。 开展前几天 , 主创团队在不同时段前往礼堂 , 试图用快闪的形式启示观众对装置的触发 , 但 , “没有语言的交流 , 观众已经可以从我们的操作中理解 , 带入自己的情绪 , 甚至找到自己独特的玩法 。 ”受邀为本次展演作曲的程蕴嘉感到惊喜 , 又觉得并没在意料之外 , “空间本身和我们的意图太默契了!”“自白诗”通感音乐会:让一切相遇自然发生
西方古典 X 东方基底关于中西方意识形态融合的一次探索杨小一是一名小提琴演奏家 , 程蕴嘉是乌克兰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作曲系博士 , 团队成员也无一不是接受严苛的西方古典音乐教育而成长 。 他们真挚地热爱和敬畏西方古典音乐 , 但东方基因始终是他们审美与思考的起点 , 而中国情结则是身为中华儿女永远的创作基底 。 他们于是带来全新的古典表达 , 融合了西方传统与东方乐思的精密编排 。在具体的音乐创作上 , 程蕴嘉使用了多种中国传统乐器 , 一部分可以很清晰的在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结构上分辨出中国音乐的特征 , 还有一部分通过电子音乐技术 , 将这些中国传统乐器声音素材变形再生 。 她将这视为对中西方哲学、美学和音乐艺术意识形态融合的一次探索 。 在她看来 , “自白诗”极简主义和偶然音乐结合的特质 , 看似“西方” , 实则与中国艺术审美的留白与写意贯通重合 , 倾向于中国哲学与音乐美学的道法自然 , 大音希声 。当人们走进阿那亚礼堂 , 从嘈杂的念头中剥离出来 , 每一个个体看到了什么景色 , 什么时间点选择了触发或者不触发哪一个音乐装置 , 如果同时有其他参与者 , 当其他人触发的音乐 , 甚至情绪动作互相作用 , 每一个在其中的人感受到了什么 , 又看到了什么 , 是否触发又触发了什么……在无穷可能中的这一刻形成了一种“自白” , 一种思考 , 一种对话式的共鸣 。 “在这个瞬间 , 一切随心 , 即是问也是答 , 出于自然也归于自然 , 这是最自然的‘天地人和’ 。 ”程蕴嘉反复强调了“自然”和“天地人和” 。中国心启发着艺术创作 , 也激励着技术精进 。 担当新媒体技术支持的BIU团队是一支完完全全由中国人组成、在全球数字艺术体验领域极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的新兴团队 。 整个10月 , 在全国人民共庆祖国71周年华诞之际 , 代表中国新媒体艺术的新生力量向世界发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声音 , 令此次展演倍显珍贵 。 正如他们的全称Beat Injection Unit——节拍注入 , BIU为中国艺术注入了更多世界化的语言和视角 , 更为世界注入了充满生命力的中国美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