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志愿军老战士于作友:在山头上成功坚守三个月

:原题为_参考消息网|志愿军老战士于作友:在山头上成功坚守三个月。
于作友 , 1930年2月出生 , 辽宁丹东人 。 1947年10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 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 , 曾先后担任第40军119师355团1营通讯班长、1营2连排长、1营3连排长 。 1953年10月 , 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其军功章一枚 。
参考消息网10月8日报道 (文/高爽)
“我没有什么功绩 , 只是一个没有牺牲在战场的幸运儿 。 ”采访过程中 , 90岁的志愿军老兵于作友时不时说这句话 。
8月的午后 , 于作友老人坐在窗前 , 手里拿着一枚军功章 , 跟采访人员讲起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故事 。 “1950年 , 也是现在这个月份 , 我们从湖北坐火车回到安东(今辽宁丹东) 。 没过多长时间 , 部队就接到了出国作战的命令 。 ”当时 , 于作友和战友都没想到 , 这仗一打就打了近三年 。
年轻时的于作友(受访者供图)
解放海南岛后北上丹东
“我1947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 先后参加过辽沈战役义县攻坚战、辽西会战、湘西战役和解放海南岛战役 , 新中国成立后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 ”谈起战场上的事情 , 90岁的于作友思维清楚、言语铿锵 , 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
“解放海南岛战役结束后 , 大家都很开心 。 因为打了这么多年仗 , 这次终于要做和平准备了 。 那时候 , 部队里有很多像我这样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大老粗’ , 大家心里想着:仗打完了 , 该学学文化了 。 ”于作友回忆 , 部队计划由海南北上 , 最终到达河南 , 行至广州时为战士们购买了笔记本、铅笔 , “那时候经济条件还达不到为每个人发支钢笔 , 可就是拿到一根铅笔 , 都把大家高兴得够呛” 。
“还没到河南 , 部队行至湖北时接到新命令 , 要把队伍从湖北直接带到安东 。 ”于作友说 , 安东是他的老家 , 也是挨着朝鲜的边境城市 。 “当时心里有回老家的欣喜 , 也担心朝鲜的战火会烧到安东 。 ”怀着复杂的心情 , 于作友和战友们坐上火车 , 六天六夜后到达安东 。
“1950年8月份 , 部队到达安东 。 休整了一个星期后 , 就开始组织练兵 。 ”于作友说 , 最开始连部墙上挂着一幅中国地图 , 没过多长时间 , 旁边又挂上了一幅朝鲜地图 。
“1950年10月 , 我们接到出国作战的命令 。 ”于作友说 , 出国作战前 , 他和战友们并没有为自己置太多新物件 。 “全新的东西就是一管新牙膏、一块新香皂 。 因为大家都觉得出国作战的时间不会太长 。 没想到这仗一开打 , 就打了近三年 。 ”
呢子大衣“减震”救了命
“入朝作战时 , 我是第40军119师355团1营通讯班长 。 ”于作友说 , 自己不仅要接信送信 , 还要跟随部队一起战斗 。
“战场有多可怕?可怕到即使行走在看似平坦的路上 , 也会遇到危险 。 ”于作友回忆 , 一次行军进程中 , 敌人埋藏在地下、用于破坏道路的炸弹被引爆 , 巨大的冲击波将自己和一位卫生班长炸到路边的沟渠中 。 “那位卫生班长当场牺牲了 , 我因为在行军背囊外披了一件呢子大衣 , 落地时可能起到了些减震作用 , 最后捡了一条命 。 ”
“在朝鲜山区作战时 , 我们和敌人有过一场遭遇战 。 ”于作友说 , 那场仗打了整整一天 , “有的战士枪里连子弹都没有了还坚守在阵地上 , 那场战斗我方战士伤亡很大”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部队坚持作战 , 最终将敌人赶出了阵地 。
“第二天天刚放亮 , 敌人就进行了一次反扑 。 ”于作友说 , “我们1营及时发现了敌人 , 2营却暴露了目标 , 他们的阵地随后遭到敌人猛烈进攻 , 仅有一名号手幸存 。 ”提到牺牲的战友 , 于作友止不住掉眼泪 。
于作友近照(受访者供图)
用有限的人打“麻雀战”
“第四次战役期间 , 绝大多数时间部队是在做运动防御 。 仗打到那个阶段 , 部队伤亡较大 , 正在补充兵源 。 所以那时就是用有限的人打‘麻雀战’ , 跟敌人斗智斗勇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