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质量|第六次大灭绝似乎已无法避免?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最新“地球体检报告”:地球生命力指数在不到50年内平均下降超过一半 , 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是重要因素 。
本文图片
最后一头雄性北白犀 , 于2018年3月死去 。 |rizwanoor / twitter
“第六次大灭绝似乎已无法避免 , 新生的物种数量已远远赶不上灭绝的数量……”
每年我们都会看到大量灭绝动物的报告 , 甚至对此已经麻木 。 但物种灭绝到底有多严重 , 作为生态整体的地球 , 还健康吗?
近日 ,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的两年一度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20》 , 给出了答案:
路1970年到2016年间 , 全球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在短短不到半个世纪消亡了68% 。 地球生命力指数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竟然平均下降超过一半 。
这条下降曲线延伸的前方 , 似乎冷冰冰地指向人类在这颗孤独星球上灾难一般的未来 。
文 | 刘强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十点科学”(ID:Science_10) , 原文首发于2020年9月15日 , _原题_为《地球生命力报告:全球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半个世纪消亡68%》 , 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
1
Mayday!动物们都去哪儿了?
武汉的高架桥上惊现肆意狂奔的野猪 , 曼谷一大群野猴出现在街头斗殴 , 旧金山的街道发现有野狼出没 , 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市中心一头美洲狮在悠闲“炸街”……上演了好一出热闹非凡的“疯狂动物城” 。
本文图片
【地球质量|第六次大灭绝似乎已无法避免?】疫情期间在街上遛弯的动物们 。 |素材来自网络
一些环保关注者纷纷揣测 , 人类从城市空间的“撤退” , 是否能给野生动物带来扩大种群的罕见机遇 。 但最新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20》 , 给这一期待浇了一盆凉水 。 物种消逝如东海逝波 , 非强力手段恐难挽狂澜 。
通过追踪世界范围内的哺乳类、鸟类、鱼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的4392个物种、20811个种群的数量变化 , WWF给地球出具了一份两年一度的“体检报告” 。
此次种群动态监测显示 , 在近乎半个世纪(1970-2016年)的时间维度上 , 所观测各类种群数量平均下降68% 。 在淡水野生动物中 , 这个比例达到了惊人的84% 。
与此同时 , 物种栖息地指数(面积和生态质量的综合评估)也呈加速减小趋势 , 不到二十年下降超2% , 一些地区下降幅度超过10个百分点 , 说明监测物种不单单种群数量减少 , 其生态功能也在不断衰减 。
本文图片
地球生命力指数(上)和物种栖息地指数(下)趋势图 。 |WWF
这些数字换个语言描述就是 , 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 , 三分之二的动物被无声地消灭了 , 余下动物生存亦愈发困难 。
我们几乎可以想象第一手获取这些资料的科学家的惶恐心情 。 因为 , 他们知道 , 如果这一趋势再不遏制 , 这颗星球上寂静的可能就不只是春天了 。
2
暴走的人类世 , 颤抖的蓝色星
1970年 , 人类生态足迹被观测到第一次超过地球的再生速率 , 地球终于在和人类消耗的疯狂角力中败下阵来 。
据WWF此次数据统计 , 半个世纪以来 , 地球上各大洲的生命力指数均全面下降 。 对应的是种群规模的减小和生物多样性的迅速丧失 。
其中 , 南北美洲(美洲大陆)热带子区域的生命力指数降幅达惊人的91%;非洲紧随其后 , 达到65%;亚洲45%;北美33%;欧洲24% 。
本文图片
各大洲生命力指数下降情况(统计区域被重新划分) 。 |WWF
其主要原因都是气候变化和人类的过度开发 , 包括农业无序扩张、对物种的肆意利用等 。 目前全球1/3以上的土地都被直接或间接用于农作物种植和牲畜饲养 , 并且整体务农粗放、污染严重 。 亚洲国家尽管在政府的环境意识觉醒后 , 展开了一系列缓解措施 , 但囿于惊人的人口压力 , 对自然依然索取过盛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暂时赶不上欧洲和北美等经济发达地区 。
推荐阅读
- 宁津|山东宁津:城乡一体办有质量的普惠园
- 陕西苹果产业|宝鸡苹果产业“千阳模式” 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 科学|24颗“超宜居”星球被发现,比地球更完美,美国正研制超光速飞船
- 科学|世界3大未解之谜:生命起源、地球内核、宇宙之谜,该如何解释?
- 推行|提升卫生质量 昆明推行住所场所清洁消毒可视化监管
- 科学|人类能挖穿地球吗?前苏联挖到了12263米,发现了大量黄金和钻石
- 吸引|《瞄准》首播,质量毁誉参半,黄轩陈赫四平八稳,故事不吸引人
- 科学|人类能把地球凿穿吗?前苏联用了24年实验最终得出结论
- 许超|“创业者”走向“三尺讲台” 让每一位学生高质量就业
- 超新星|一颗超新星于250万年前在接近地球的危险距离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