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 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基于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贯穿整个“十四五”规划乃至更长时期,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将产生极为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西部大开发将会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202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印发,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提供了基本遵循 。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时间上存在长期的重合,在战略上相互叠加,互相支撑 。
《指导意见》提出,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笔者认为,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际上就是进一步打通国内特别是西部地区经济运行的“血脉”,推动国内特别是西部地区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实现自由流动,这对促进国内大循环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
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 。尤其农村地区,交通仍然是制约发展的最关键问题 。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将不断加大,西部地区农村与城市之间,以及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之间的流通循环将进一步打通,这也有助于更好地畅通国内大循环 。
目前,以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和重大项目投资为主的“两新一重”投资,在西部地区仍然存在较大的缺口,发展前景广阔 。在未来“两新一重”投资的大力推动下,西部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将有效支撑约3.5亿西部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并带动居民消费规模不断提升,进而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下良好基础 。
【深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 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此同时,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西部地区正在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 。近年来西部地区外贸发展步稳蹄疾,有力推动着我国外贸结构的优化和质量的提升 。今年1-8月的外贸数据显示,中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 。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取得成效,出口增长6.8%,增速高于整体6个百分点,占比提升1.1个百分点至18.6%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省1-8月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5146.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7%;重庆市前8个月的外贸进出口总值为3983.6亿元,同比增长10.3% 。而四川省和重庆市的主要出口产品中,都包括了笔记本电脑和集成电路 。
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应当说,这个外贸成绩来之不易 。西部地区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扩大消费规模,也为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
《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形成西向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中心 。支持重庆、四川、陕西发挥综合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 。支持甘肃、陕西充分发掘历史文化优势,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节点作用 。支持贵州、青海深化国内外生态合作,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支持内蒙古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提升云南与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开放合作水平 。
可以预期,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将赋予西部各省份更多对外开放的新使命 。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进程中,随着各省份进一步突出比较优势,加快错位发展,西部地区在国际循环乃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扮演的角色将更加重要,并将为我国推进高水平开放作出更多贡献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李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