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潘维廉:我想参与厦门特区的下一个四十年( 二 )


“我考虑了10秒钟便答应了 。这简直是天赐良机!我当时正在为学中文和未来工作的事犯愁 。”潘维廉说 。“中国决心发展经济和贸易,商科必定是基础 。这是一份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回首看来,它是我人生中最值得的一笔交易 。”
1992年,潘维廉做了一个震惊家人的举动——申请中国永久居留权 。那时候,福建还没有拿“绿卡”的老外,他这样做的动力,来自他的学生 。“90年代初期,我的学生们大多想出国 。我告诉他们,未来在中国!我申请永久居留,也是为了向学生传达我长期留在中国的决心 。我坚信,世界经济的重心将回到亚洲和非洲,改革开放会给中国带来无限的机遇 。”潘维廉说 。
移居厦门之后,潘维廉每个月都给美国的亲友写信,介绍一家人在中国的生活 。诙谐幽默的文字配以卡通插图,使他在中国的“奇遇”跃然纸上 。这些信件的读者从最初的几个人变成了几百人 。“我希望以这种方式,打破他们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让他们了解真正的中国和我爱的中国人是怎样的 。”
|为福建代言
获得福建首张“绿卡”让潘维廉小有名气 。一些影视剧组的邀约纷至沓来 。参演97版电视剧《林则徐》给潘维廉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我读剧本的时候,我以为其中关于鸦片战争的描述是假的 。虽然不了解这段历史,但我很难相信西方会这么做 。查阅了相关资料后我才发现,原来都是真的 。不只是我,另一位来厦门的美国大学教授也曾误解鸦片战争的起源……后来,我越研究历史,愈发觉得西方数百年来在亚洲、非洲、拉美的行为既非文明,也非贸易,而是海盗式的掠夺!”
教书之余,潘维廉开始写书 。从最初给外国人写厦门旅行指南到介绍福建历史,他已出版了《商业老厦门》《魅力泉州》《魅力福建》等十余本书 。为钻研历史,他花费数十万美元收集了几百本19世纪到20世纪初外国人记述中国的书籍和图像资料,并将其中一部分捐给了厦门大学和鼓浪屿博物馆 。
慢慢的,老潘当起了福建省的“宣传大使”:2002年,他作为主陈述人,助力厦门摘得国际“花园城市”桂冠;2003年,他帮助泉州荣膺国际“花园城市”称号;2017年,鼓浪屿成功申遗也有他的贡献……
在厦门生活的三十二年间,潘维廉获得了无数荣誉,其中包括中国政府为表彰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设立的最高奖项“友谊奖” 。身为教师,他颇为自豪的是在2014年外国专家局建局60周年之际,荣获“十大功勋外教”的荣誉 。
|不辞长作闽南人
1999年下半年,潘维廉被诊断患有结肠癌,在香港一家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 。一位美国朋友探望问道:“出院之后,会回家吗?”这里的“家”,指的是美国 。
同时,他收到了时任厦门市长送来的慰问信和鲜花 。信里写道:


尊敬的潘教授:
获悉您患病在港做手术,深感不安和关切 。
我代表厦门市政府和厦门市人民向您表示诚挚的慰问 。祝您早日完全康复,厦门人民期待着您能尽快回到您的第二故乡——厦门 。
顺致热烈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

“读到这封信时我哭了,决定出院之后,一定要回家 。但不是回美国,而是回厦门 。”潘维廉坚定地说 。
他坦言迄今只哭过两次,另外一次是与父亲的最后一面 。
“2004年8月我回美国探亲 。那一次,他紧紧抱住我 。我的父亲是个严肃的军人,记忆中他很少拥抱我 。他对我说:‘我很高兴你去了中国,并在那里定居 。我为你感到骄傲!’”
今天的厦门让潘维廉感到无比骄傲 。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国际“花园城市”、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金砖国家峰会……他见证了特区的一个个高光时刻,不禁感慨万千 。
“几百年来,我们厦门人走向世界 。但今天,世界正在走向厦门 。这座美丽的‘海上花园’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吸引了海内外大量游客 。我和妻子有幸一年365天在这儿享受假期,我们对此从不厌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