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由繁盛到衰落,明朝的朝贡贸易是如何发展的?
自朱元璋建立明朝后 , 随着国家实力的逐渐强大 , 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来往也逐渐趋于密切 , 郑和下西洋更是将这种贸易往来推向了高峰 。 但是 , 由于明太祖明致力于恢复“天朝上国”的尊严 , 因此 , 东南亚国家在与明朝的贸易之间 , 需打上“朝贡”的标签 。
有明一朝 , 东南亚国家对明朝的“朝贡”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 明朝自建立初 , 明太祖就致力于恢复自元末以来消失殆尽的“上国”地位 , 重建以明朝为中心的天下秩序 , 便派人与东南亚地区初次接触 , 朝贡贸易开始起步;永乐、宣德年间 , 随着国家实力达到顶峰 , 前来朝贡的东南亚国家越来越多 , 朝贡的规模、范围空前扩大 , 这一时期的朝贡贸易是明朝历史上最为繁盛的一个阶段;正统年间 , 由于“土木堡之变”的发生 , 明朝的军事实力大打折扣 , 国家形象也一落千丈 , 也就是从这时候起 , 给明朝朝贡的国家逐渐变少 , 朝贡贸易再也不复往日的繁盛 。 此后 , 随着国家实力的进一步衰落 , 朝贡贸易再也未能回到以前的水平 。
本文插图
一、洪武时期:朝贡贸易的初步发展
明朝建立不久 , 国家百废待兴 , 北方残元势力虎视眈眈 , 东南沿海又海盗猖獗 , 此时的朱元璋心里明白 , 明朝与东南亚国家之间不可再生战争 。 因此 , 在他的统治时期 , 希望东南亚国家通过“朝贡”的方式加强与明朝的贸易往来 。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 一是可以使明朝能够在东南亚地区重塑“天朝上国”的辉煌 , 二又能维持双方之间和睦、安定的政治局面 。
因此 , 在明朝的大力推动下 , 整个洪武年间 , 东南亚地区共有14个国家与明朝有过贸易往来 。 在这些国家中 , 既有出于政治目的的请封爵、印绶、告哀等 , 也有出于经济要求的纯“朝贡贸易” 。 但不管出于何种目的 , 在给明朝朝贡过程中 , 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性朝贡贸易始终在“朝贡”目的中占据主导地位 。
本文插图
为什么是经济目的占据主导地位呢?因为明朝与东南亚国家的朝贡贸易中 , 虽然贡物种类很多 , 香料、珍禽异兽、金银器皿等样样都有 , 但最受明朝欢迎当属香料 。 东南亚国家将这种在本国看来很是寻常的物产运到明朝后 , 往往会被抢购一空 , 一些商人甚至冒着违禁的风险也要从使团手中抢购香料 。 这样一来 , 东南亚国家仅凭借着香料便可以在明朝获得超出几十倍的利润 。
但是 , 明朝与东南亚国家对朝贡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 在明朝看来 , 东南国家的“朝贡”只是一种经济意义较强的行为 , 而明太祖朱元璋只是想通过“朝贡”这种方式以控制东南亚各国 , 消除嫌隙 , 防止侵扰边境的战争 , 所侧重的是政治意义 。 但东南亚各国可就不这么想了 , 在它们看来 , “朝贡”的经济意义是远大于政治意义的 。
本文插图
因此 , 在双方认知的差异下 , 明朝觉得 , 东南亚国家的朝贡行为所蕴含的政治意义是远大于经济性意义的 , 因此是不可能过分强调朝贡过程中朝贡贸易的经济价值 。 在这种理念的主导下 , 明朝后期 , 当国家趋于稳定且强盛时 , 明太祖开始采取严格的措施开始审查东南亚国家的朝贡资格 , 以往宽松的朝贡氛围被严格的规则所取代 。
在这种打击之下 ,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之后 , 到明朝“朝贡”的国家越来越少 , 二十五年间竟没有一个国家前来朝贡 。 此后 , 除了一些必要的国家外 , 明朝与东南亚大多数国家的朝贡贸易几乎趋于停滞 。
二、永宣时期:朝贡贸易的繁盛
朱棣即位后 , 文治武功都达到了明朝巅峰 , 为了扭转洪武后期冷清的朝贡状况 , 进一步宣扬大明国威 。 因此 , 在政治上便放宽了对朝贡的限制 , 凡是来大明朝贡者 , 皆听其所为;在经济上 , 更是予以“免税”相待;外交实践上 , 明朝遣使外国 , 组织船队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往来 , 郑和下西洋更是将朝贡贸易推向了顶峰 。
本文插图
宣宗时期 , 继承了了永乐时期的对外政策 , 同东南亚国家保持着良好的朝贡关系 , 朝贡贸易持续高涨 , 许多东南亚国家照例前往明朝进行朝贡贸易 。 但是 , 这种良好的朝贡关系并未持续多久 , 宣德五年 , 由于郑和下西洋并未给明朝带来实质性的好处 , 带来的只是巨大的财政负担 。 因此 , 便下令停止了郑和下西洋活动 , 明朝的对外活动由开放转为保守 , 与东南亚国家的朝贡贸易在此时已经暗藏着衰落的危机 。
因此 , 从以上我们可以了解到 , 永乐时期 , 由于一系列政策的优惠 , 朝贡使团的规模不断增大 , 朝贡频率也在不断增长 , 朝廷对使团超规格的招待与赏赐使财政开支剧增 , “劳费繁多” , 致使人民负担不断加重 。 因此朝廷开始采取措施加以整改 。 宣德八年 , 宣宗命礼部:“自今四夷朝贡之使在京者 , 止朝朔望光禄赐就馔 。 ”于是 , 朝廷边着手精简贡使接待礼仪 , 缩短贡使在明停留时间 , 降低对来华朝贡使团的待遇 , 自此以后 , 明朝与东南亚国家间的朝贡贸易日趋衰落 。
本文插图
正统以后:朝贡贸易的衰落
正统时期 , 明朝内部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英宗幼年即位 , 王振等宦官干涉朝政 , 统治阶级不断腐化 , 吏治黑暗 , 阶级矛盾激化 , 农民起义不断 。 外部危机上 , 由于“土木堡”一战致使大明精锐尽失 , 明朝再无昔日强大的军事实力纵横草原各部 , 致使以瓦剌为首的境外势力不断骚扰明朝边境 。
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危机之下 , 明朝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 政治制度混乱解体 , 土地兼并加剧 , 各种社会矛盾井喷式爆发 , 致使明朝再也没有了昔日的辉煌与威严 。 因此 , 此时明朝已经无心招揽海外国家入贡 , 对外政策转向内敛 。
当对外政策转向内敛保守之后 , 明政府一改永乐年间对朝贡使团的宽松政策 , 开始限制朝贡使团的入贡频率 , 缩小使团规模 , 限制使团朝见人数 , 降低使团招待规格 , 致使朝贡使团在明朝的生活水平直线下降 。
本文插图
在这种严苛的政策下 , 正统以后来明朝贡的国家数量骤然下降 , 从永乐年间最巅峰时的几十个到如今仅剩七个 , 各国的朝贡次数也日渐减少 。 因此 , 正统以后来明朝贡的国家 , 完全无法与永乐、宣德年间的盛世相提并论 , 甚至不如洪武前期 。 再到后来 , 随着明朝国力的不断下降 , 从宣德末期开始呈现颓靡之势的朝贡贸易 , 自正统以后进一步衰退 , 直至消失 。
总结
洪武年间 , 明朝出于稳定国内政治局面与重建国际形象的需要 , 对朝贡贸易给予适当的支持;永乐、宣德年间 , 统治阶级在雄厚的政治、经济实力基础上 , 奉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正统以后 , 明朝政治败坏 , 财政枯竭 , 对外政策紧缩 , 无力支撑大型官方海外贸易活动 , 朝贡贸易自然逐渐衰弱 。 明朝国家实力的强盛与否 , 对朝贡关系的重视与否 , 对外政策的改变乃至私人贸易的消长都影响着朝贡贸易的兴衰 , 朝贡贸易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 。
参考资料:《明史》《明代海外贸易研究》《中国传统对外关系研究》等相关资料
【明朝|由繁盛到衰落,明朝的朝贡贸易是如何发展的?】
推荐阅读
- 结核|再见吧,“结核君”
- 粒子|人体本身是由一堆粒子组成,怎么会产生思想?
- 艾滋病恐惧症|八大理由让你不再恐艾 别吓自己着重心理疏导
- 科学家|狗到底是不是由狼驯而化来的?科学家至今没搞懂……
- 许晨阳|北大数学天才许晨阳,获我国100万美元奖金,却留三条理由去美国
- 细胞|高考生物166个易错提醒
- 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是由两大病因造成的,搞清病因再吃药!
- 印度_社会|印媒:一些印度人不愿打疫苗,理由是担心疫苗里有牛血、牛肉和脂肪……
- 5个家庭晚餐摆在你面前,由你来选择吃,你会选择去哪家吃
- 黑洞|太阳和地球中间为什么会有一个由时空弯曲而成的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