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救命钱”成了“唐僧肉” 诈骗医保基金案件多发( 二 )


同时 , 骗取医保基金案件多发的现象 , 还暴露出违规开药和环节制度存在漏洞 。 有的医生开药时未核对身份 。 日常就医中 , 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会让亲属朋友代为开药 , 医生通常不会审查、记录代开药人身份情况 , 客观上也难以审查代开药的人是否是老人亲属 , 这就让职业“药贩子”冒名就诊有了可乘之机 。
调查发现 , 不同医院间缺乏联查机制 。 根据相关规定 , 急诊一次性开药量不超过3天 , 一般情况不超过7天 , 病人行动不便等情况不超过14天 ,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药品 , 一次性可开一个月的服用量 。 而在相关案件中 , 行为人同一天或几天内辗转多个医院开出同一类药品 , 如果不同医院之间有即时联查机制 , 则其难以短时间内大量开药 。
防范漏洞管好个人医保卡
该如何防范漏洞 , 保护好我们的“救命钱”?避免此类案件的发生?
谭劲松建议 , 加强对医保参保居民的法治教育 , 对违规出借、出租医保卡的持卡人 , 要加大行政处罚力度 , 视情况给予暂停一段时间医保待遇的处罚 , 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 营造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氛围 , 充分发挥法律一般预防作用 。
法官还建议 , 在强化本人就医措施的同时 , 医疗机构要严格贯彻医保开药规定 , 明确医生开药核查身份的责任 。 对代开药情况 , 在制度规定上明确代开药人身份留痕 , 严格执行一次性开药量的规定 , 尽量防止一次性大量开药情况发生 。
调查发现 , 很多违规收集药品和医保卡的“药贩子”在医院附近活动活跃 , 医院门口摆摊收卡现象较多 , 一些药店长期从非正规渠道收购药品 。
法官建议 , 加强对医院和药店周边的执法检查力度 , 从诈骗医保基金犯罪上、下游阻止犯罪的滋生 。 同时 , 医保局等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大数据分析建设 。 如运用科技手段加强异常医保卡的筛选、检查力度 , 对药品生产企业、医院、药店、持卡人进行大数据动态管理 , 构建模型 , 分析异常动态 , 确保及时发现相关犯罪线索 。
( 作者:李万祥编辑:王擎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