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追肖战,老年大学火爆,拒当带娃工具的老年人( 四 )
加入舞蹈队后 , 戴月觉得自己跟对了队伍 , 就像“找到蜜蜂就找到了花朵 。 ”(右一为戴月)“照顾她是她老公的事情 , 不是我的事情 。 ”戴月翻看着手机里小外孙的出生照 , 语气爽利、表情明快:“尝过自由的滋味 , 就不能回到过去了 。 ”现在只要不下雨 , 戴月每天雷打不动去到梅园公园跳舞两小时 , 踩一双银色舞鞋搭着花裙子 , 再配上串珍珠项链 , 水兵舞、探戈 , 一曲接一曲 , 三伏天也不休息 。
每天上午9点 , 戴月所在的舞蹈队准时在梅园公园的凉亭前开练 , 水兵舞、探戈等轮换练习两小时 , 不同舞种还要匹配不同风格的服装 。有时 , 戴月来公园会带上丈夫、父亲 。 夏日阳光毒辣 , 丈夫躲进爬山虎的藤蔓里 , 远远盯着她欢快的舞步 。 “我同事提议去浙江周边山里住两三天 , 她嫌出去旅游太热 , 不愿去 。 ”丈夫不解 , 为什么觉得旅游热的戴月 , 在公园跳舞汗落成滚珠 , 却一声热也不喊 。
静安老年大学的一位教师粗略统计过 , 上课的老年学员中 , 三分之一的人是抱着“随便玩玩”的心态来消磨时间 , 而陈凤娥则是剩下三分之二中最特别的存在 。 她求学的目标明确且坚定:提升自己 。 简单四个字却承载着她的一份夙愿——北漂三十余年 , 她在一家病毒研究所工作了26年 , 却因职场争斗等多重原因 , 被“驱逐”出去 , 退休前十年只能如游魂一般 , 飘荡在几个单位间打些零工 。 现在 , 她想要“让他们(病毒所)重新认识我” 。陈凤娥对自己要求严格 , 2014年第一学期报名老年大学 , 她就是“优秀学员” , 往后每年的“优秀学员”“优秀班干部”评选 , 她都榜上有名 。 有次班级聚会 , 陈凤娥无意中问任课老师 , 大家跟着他学习能否再有提高 , 老师笑了笑 , 轻描淡写道:“就玩玩呗 。 ”陈凤娥听后却觉得伤心 , 果断退掉了这位老师下学期的课 , “我哪里有时间跟着你玩玩 , 我现在是向死而生!”在老年大学学得多 , 意味着忘得也多 。 电脑、IPAD、手机等数码产品的很多功能 , 都需要单独报班学习 。 2019年秋天 , 陈凤娥再次出现在电脑日常使用班 , 授课老师几乎脱口而出:“你不是已经上过了?”“忘了 。 ”陈凤娥没觉得不好意思 , 忘了就从头学 , 回炉是常事 。 “德国不是可以工作到75岁吗?为什么我们现在不能做点事情?我们有能力有热情 , 想融入社会!”虽然头发已经全白 , 70岁的陈凤娥依旧不服老 。 “我心理哪里像70岁的人呢?”和我交谈时 , 她反复提出这个问题 。 不过 , 已经先后送走两位至亲的陈凤娥也知道 , 哪怕信念坚定 , 自己依然逃不开和时间的赛跑 。 她对时间有着严谨的安排:每周的周一、周三和周五上午 , 是在老年大学上课;周二一整天要练习人像摄影;周四得去社区做志愿服务 。“你知道吗?我们社区住着18个国家的人 。 ”陈凤娥的家藏在静安寺附近的小弄堂里 , 她对社区的一切动态了如指掌 。同为独居老人的尤梅芳 , 在背后也忍不住佩服陈凤娥:“她生活比我还要苦 , 一辈子没结过婚 , 还那么自信 , 还去参加孤老院的活动 , 精神世界很好的 。 ”女人独居的不易 , 尤梅芳体会的尤为清晰 , 她在去年才彻底解决住房产权问题——房子是已故公婆的遗产 , 女儿拿了120万 , 自己凑出20万 , 才把和小姑子争夺几十年的部分产权买断 。“一直到70岁 , 我才有了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房子 , 冤不冤?”这是尤梅芳积压多年的心病 , 关于房产纠纷 , 她还写了好几首诗 。 说起这些 , 尤梅芳又忍不住叹气 , 她无法想象 , 如果没有女儿去找律师、出房款 , 自己会面对何等处境 , 她只得庆幸:“全靠我女儿 。 ”女儿 , 是尤梅芳挂在嘴上的关键词 , 她有两个欣赏的年轻偶像 , 一个是“努力、干净”的德云社相声演员岳云鹏 , 另一个是青年艺人肖战 。“我女儿喜欢 , 她是肖战迷 。 ”女儿追星 , 尤梅芳也跟着看《陈情令》 , 还清楚记得主演肖战的生日 。 她的卧室里存着女儿的七大本写真照 , 会在朋友上门时主动抱出来分享:“给你们看我女儿的艺术照 , 很好看 。 ”孩子、孙子和丈夫 , 这些同龄女性经常讨论的话题 , 陈凤娥不感兴趣 , “我没有这方面内容” , 她更愿意和男同志谈时事政治 , “我是事业型的 , 不是生活型的 。 ”单身女人没子女可靠 , 不像尤梅芳看到的那样顺利 , 人到老年 , 陈凤娥遇上的麻烦更多 。 弄堂房子空间有限 , 陈凤娥的厕所门和邻居的相对 。 她好几次遇上男邻居在卫生间洗澡不把门关牢 。 “他全身裸露站在门缝里 , 这不是欺负人吗?我是小姑娘啊?恶心嘛!”事情尴尬 , 陈凤娥不好大肆宣扬 , 只能横眉冷对 , 结果男邻居又到处传闲话 , “这老太太脾气很古怪!”陈凤娥还在楼道遇到过老年露阴癖 , 她到社区告状 , 结果被对方反告 。 “左不是右也不是 , 还好居委会没否认我 。 ”陈凤娥假设过 , 如果有丈夫在身边 , 这种事会少一点 。信念和使命感 , 是支撑这个身高仅一米五、满头白发的老年女人 , 昂扬生活下去的源动力 。 和陈凤娥的几次交谈中 , 上海市发的“300块钱孤老补贴”和“病毒所”是她反复嚼磨的词汇 。 前者是她定义的责任——“我退休金也不低 , 每个月白拿这300块 , 是要回报社会的 。 ”后者则是她退休前未竞的梦想——“生物制品出口 , 我觉得现在机会来了 , 中国疫苗一定要有个形象代言!”“回到病毒所” , 是陈凤娥一切努力的最终目的 , 哪怕她在那里始终未得重用 , 唯一交好的朋友 , 也只是实验室的一位清洁女工 。陈凤娥的文章常登上校刊《金色池塘》 , 回忆录写作班交期末作业 , 她写下了自己母亲的故事 , 文章在区里办的征文活动中获得“优胜奖”……这些文章和荣誉证书 , 陈凤娥都会单发一份给病毒所人事处的老处长 , “让他知道我的进步和能力 。 ”学习回忆录写作和摄影 , 是陈凤娥重回病毒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 病毒所的几位院士曾被新华社专门报道过 , 而她想要回去为那些已经80多岁 , 却默默无闻的研究员们著书立传 , “他们也是贡献过的 , 我要为这些人写!”
推荐阅读
- 苦劝3天大爷仍被骗567万,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受骗
- 老年|科普|图解高血压的科普知识~值得收藏!
- 老年|秋分时节,尤其这地下三宝要多吃,最贵才4块一斤,常吃身体棒
- 老年|“拉姆为前夫所烧,而我只为你燃烧”,一剧院蹭逝者热点引公愤!官方回应
- 老年|三子养亲汤:孝子名方,化痰平咳喘
- 老年|神经内科专家忠告:脑梗来临2个月前,身体有征兆发出,别再忽视
- 养儿防老|养儿防老已落伍,以下新型养老手段占领老年市场,子女都鼓掌叫好
- 做到这七点,老年人亦有所为!
- 情感|财产给儿子,为什么却找女儿养老70岁婆婆的话,真的很现实
- 不爱尖叫的鸡|中学给学生毕竟该留下什么样的回忆?这所70岁的中学请来校友为学校提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