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彼勒|卡特彼勒对经销商从一而终的态度和机制,农机企业也可以学习( 三 )


有人可能会说“站着说话不腰疼!” , 卡特彼勒是强势品牌 , 经销商必须言听计从 , 自己是小牌子 , 根本学不来 , 但笔者告诉你 , 这样想就错了 , 办法总比困难多 , 河北圣和农机之前就从给经销商赊销 , 2016年推广先款后货 , 居然成功了 , 其策略是升级产品 , 由以前的圣和升级为普劳恩德 , 新的品牌采用先款后货的政策 , 老品牌逐渐过渡 。
四 、坚持独家代理 , 一经“联烟” , 终身不弃
(一)坚持独家代理 , 不搞一女多嫁
卡特彼勒的经销权通常由独立代理商所有 , 代理商是独家经营 , 独家出资 , 而且代理商的后代会继承父辈的事业 。
卡特彼勒要求他的经销商独家代理它的产品 , 不能代理其它竞争对手的产品 , 这样就能为用户提供专业、稳定可靠的服务 。
目前 , 这种继承已延续到第三代或第四代人 , 他们素质高 , 且对卡特彼勒公司高度忠诚 。
图:卡特彼勒在全球的代理商数量变化
卡特彼勒|卡特彼勒对经销商从一而终的态度和机制,农机企业也可以学习
本文插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来 , 从1995年到2012年间 , 卡特彼勒在营业收入增加几倍的情况下 , 其全球代理商数量只增加3名 , 并且美国国内的代理商数量还减少了15名 , 在全球扩张过程中 , 全球范围内也只是增加了18名 , 如果减去美国减少的15名 , 其实在全球范围内只增加了3名新的代理商 。
从国别上看 , 卡特彼勒在全球182个国家有业务 , 而其全球有189家代理商 , 这也就意味着平均到一个国家有一家代理商 , 事实上卡特彼勒并不以国别来选择代理商 , 其销售网络延伸到的国家 , 卡特彼勒也将自己的代理商引入当地的市场中 , 这样做的好处是与代理商真正的共同成长 。
(二)中国40年 , 只有4家代理商
卡特彼勒|卡特彼勒对经销商从一而终的态度和机制,农机企业也可以学习
本文插图

与市场上其他工程机械企业不同 , 卡特彼勒在中国的代理商沿用了卡特彼勒在全球的代理商体制 , 数量少、实力强、关系紧密 。 进入中国40年 , 卡特彼勒在国内专注发展了四家代理商 , 分别是威斯特、信昌、易初明通、利星行 。 据了解 , 他们都是先在海外与卡特彼勒有多年合作关系 , 后来一起携手开拓中国市场的 。

“卡特彼勒在中国的代理商做了很多的工作 , 不仅把其业务模式调整得更加适合中国市场和客户 , 同时拓宽了业务范围 。 一方面对新机器的销售提供服务支持 , 另一方面扩充了二手机的业务量 。 售后市场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一个老大难问题 , 无论是发动机还是工程机械主机 , 各个厂家都将其作为一个重点来突破 , 但是真正成功的不多 。 这个后市场业务更需要有强大的代理商服务体系和网络 。
经国内农机行业启示:
在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时 , 生产企业难免会有急功近利的举措 , 在这种时候就要考验企业领导人的战略定力了 , 很显然卡特彼勒的战略定力很强 , 百年企业 , 一直与经销商“从一而终” , 这极大的保证了经销商的利益 , 让他们可以心无旁骛去冲锋陷阵 , 当然卡特彼勒也可以心无旁骛搞生产 。但在国内的农机行业好象恰恰相反 , 在面对市场行业不景气时 , 生产企业没有和经销商同仇敌忾的度过难关 , 而是选择了简单粗暴的办法:
拆分经销商 , 一地增设多家经销商 。
拆分经销商对原有的经销商极不公平 , 自己投入巨大的资源和精力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 , 上游企业一句话就被拆的七零八落 , 前期投入的都打了水漂 , 后期地盘变小 , 投入就永远收不回来 。

另外一地增设多家经销商一定会扰乱当地的价格 , 经销商之间不是比的谁的服务好 , 而是会比谁的价格低 , 长此以往 , 所有的人都不挣钱 , 厂家的品牌销量会急剧下降 , 最终会被挤出市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