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彼勒|卡特彼勒对经销商从一而终的态度和机制,农机企业也可以学习


2014年卡特彼勒在美国《财富》500强榜单中排名第54位 , 综合收入达到551.84亿美元 , 是其美国最大竞争对手约翰迪尔1.53倍 , 是其全球最大的竞争对手小松的3.34倍 , 当前在181个国家有强大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 。
卡特彼勒|卡特彼勒对经销商从一而终的态度和机制,农机企业也可以学习
本文插图

无论哪方面说 , 卡特彼勒都是一个巨无霸的公司 , 是装备制造行业的超级怪兽 , 就连约翰迪尔也无法与其平等对话 , 国内的工程机械三一、中联等与他相比只能是跟班 。
那么问题来了 , 身为全球的巨无霸 , 又是工程机械行业的大佬 , 国内农机企业与之相彼 , 一个天上 , 一个地下 , 与我们农机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又能学习些什么呢?
事实上卡特彼勒与农机还真有关系 , 不但有关系 , 而且不是一般的关系 , 因为卡特彼勒是以农机起家的 , 其农用机械当年在欧美市场有极大的影响力 。 再说了 , 工程机械许多产品其实是在农机产品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 所以卡特彼勒公司本身有农业机械的基因 , 其当前的许多经营战略仍有农机影子 , 所以学习卡特彼勒公司的成功的元素 , 肯定的说 , 对农机企业的借鉴意义重大 。

1859年 , 33岁的丹尼尔·贝斯特发明了一种能将谷物在地里就脱粒加工好的机器 , 并命名为谷物脱粒机 , 受到了农场主的欢迎 , 于是贝斯特在俄勒冈州建立了一家加工厂 , 批量生产这种机器;1882年 , 贝斯特再次开发出一款联合收割机 , 自此 , 丹尼尔贝斯特农业工具厂成了一家重要的农机企业 。 几乎与此同时 , 卡特彼勒的另一个创始人经营木材加工厂的本杰明·霍尔特也开始进军农机制造行业 , 并设计制造出了一台划时代的联合收割机 , 用拖链轮驱动取代了齿轮传动 , 这款产品很快成了行业的标杆 。
其后 , 贝斯特和霍尔特一直处于竞争当中 , 并逐渐发展成为当时该行业世界上最强大的两大公司 , 这一情形一直持续到1908年 。 这一年 , 在贝斯特确定退休前 , 他做出了一个改变业界的决定 , 把自己的公司卖给霍尔特 , 自此 , 两家公司通过并购的方式联合到了一起 , 并逐渐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卡特彼勒 。
卡特彼勒的成功的元素很多 , 但其中最为人称道 , 也是最难超越的是其全球代理商机制 , 卡特彼勒的代理商制 , 不但工程机械行业的小松、现代、神钢、三一、中联等在学习 , 而且农机领域的久保田、约翰迪尔、爱科、克拉斯等从来都没有间断过对其考察、观摩和思考 。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剖析一下卡特彼勒的代理商制 , 并对照农机行业 , 看我们存在哪些短板 , 并通过学习卡特彼勒 , 提升自己 。
一、严格执行分销机制 , 不与经销商争利
卡特彼勒|卡特彼勒对经销商从一而终的态度和机制,农机企业也可以学习
本文插图

卡特彼勒500马力履带拖拉机
有些企业销售产品 , 如果市场不景气 , 就打代理商的主意;而一旦发现有利可图时 , 就越过代理商自己做 , 而卡特彼勒却不是这样 。
除了美国军队和某些特定产品以外 , 卡特比勒很少直接向最终用户出售产品 , 坚持其分销代理机制 。
卡特比勒认为在当地寻找分销商要远比自己企业设立分销机构有利 。 如果从工厂派销售和服务人员 , 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要求 。 而通过当地的分销商 , 则可以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 实践证明 , 卡特彼勒的方针是正确的 。 卡特彼勒之所以能够超越其他竞争对手 , 原因就在这里 。
因此卡特比勒与代理商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 代理商因此成为了公司的战略及战略合作伙伴 。 “我们宁愿自斩右臂 , 也不愿绕过代理商直接向客户销售产品” , 卡特彼勒前首席执行官唐纳德.菲茨如此表达 。

上世纪70年代 , 阿拉斯加的一家企业要求卡特彼勒公司直接把产品卖给他们 , 否则就购买竞争者的产品 。 卡特彼勒没有让步 , 坚持让对方从其代理商处购买产品 。 墨西哥经济萧条期间 , 卡特彼勒的5个代理商都度过了难关 , 而其竞争对手的代理商都全军覆没 , 当经济情况好转时 , 卡特彼勒成了当地唯一的供应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