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软银失灵( 二 )


而第二家美国明星创业公司OneWeb于三月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 这家创立于2012年的卫星服务运营商 , 曾是马斯克SpaceX最强劲的对手 。 融资失败 , 是压倒OneWeb的最后一根稻草 。 如此一来 , 软银高达20亿美元的投资流产 。
接连不断的打击下 , 软银股价在2月下旬开始暴跌 , 到3月中旬几乎腰斩 , 42.69%的跌幅一举创下二十年之最 。
随着软银财务政策的收缩 , 以及COVID-19疫情持续对经济产生影响 , 4月孙正义对外表示 , 愿景基金所投资过的88家企业中 , 有至少15家将走向破产 。
疫情催生了科技泡沫的破裂 , 除破产外 , 软银被投企业遇到了严重的困难 , 不少企业被迫暂停运营 , 甚至是进行裁员 , 或要求员工接受无薪休假 。
已经62岁的孙正义正在接受过去所进行的一些投资已经失败的现实 。 在这些失败的案例中 , 一些投资的规模高达数十亿美元 。
“这些企业破产并不一定是坏事 。 ”孙正义认为 , 只要日后他们将时间和资金倾斜给那些“稳定”的初创企业 , 那么初创企业的前景就会“可以接受” 。
软银毕竟是软银 , 叱咤风云的孙正义从不轻易认输 。
3月 , 软银宣布了5000亿日元的回购计划以及4.5万亿日元的筹资计划 , 该计划涉及出售部分资产 , 以支撑软银的股价并减少债务 。 其中最大的动作 , 就是抛售了阿里巴巴的股票期权 , 最后成功套现1.6万亿美元 。 此外 , 软银出售T-Mobile部分股份获得2.4万亿日元 , 出售旗下电信子公司21.7%的股份获得3千亿日元 。
一通砸锅卖铁之后 , 软银得到了喘息的空间 。 加上愿景基金投资组合中被投公司的股价反弹及部分公司的上市 , 软银在二季度交出了净盈利1.2557万亿日元的翻盘式财报 , 其股价在8月份突破20年新高 。
本月孙正义又以400亿美元售出十年挚爱ARM , 努力“回血” 。
但这些恐怕还不够 。 要不然也不会有积极挺进美股二级市场的事儿了 , 毕竟抛售资产带来的大多是一次性收入 , 而投资二级市场则是可以让这些资金进行收益的持续性产出 。
投资策略突变 , 软银股市“豪赌”成“纳斯达克巨鲸”
很少有商人声称自己对未来三年有计划 , 更不用说未来300年了 。
但是软银创始人、日本企业家孙正义希望他的公司能维持这么长时间 , 这一目标意在支撑他的1000亿美元愿景基金的投资 。
因此 , 当软银被形容为“纳斯达克巨鲸”时——其期权交易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美国科技股升至创纪录高位 , 投资人震惊了 。 这种交易似乎与软银自称的投资战略性质不一致 。 这一消息理所当然地引发了人们的担忧 , 即该集团的行为远非像一个有远见的科技投资者 , 而是像一支对冲基金 。
2020年 , 在二级市场 , 软银延续了在一级市场的激进风格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披露 , 截至6月末 , 软银集团持有26只美股股票 , 总市值达40亿美元 , 其中前五大重仓为亚马逊、Alphabet、Adobe、Netflix和微软 , 持有的股票价值分别达10.5亿美元、4.75亿美元、2.486亿美元、1.89亿美元和1.8亿美元 。
8月 , 软银又购买了亚马逊公司、微软公司等科技巨头近40亿美元的股票 。 根据外媒报道 , 软银集团购入的看涨期权产生了大约500亿美元的敞口 , 软银因此获得约40亿美元的浮盈 。
一面买进科技股 , 一面买进看涨期权 , 在股价推高后 , 同时从股价上涨和期权溢价中获利的套利模式 , 构成了软银做多科技股 , 在二级市场豪赌的核心机制 。
但市场非但不为40亿美金的高收益所动 , 反而只关注到背后的高风险 。 随后软银股价大跌逾7% 。 为此 , 软银不得不又向媒体透露 , 正在“重新考虑”其期权策略方法 。
无论软银股票衍生品交易的具体细节如何 , 关键问题在于 , 更广泛的市场是否在意 。
答案是肯定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