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1.5万余名工人假期坚守大兴机场噪声区安置房项目

中秋节晚上的明月,让人越看越想家。从工地上巡检回来的祝栋蕾刚刚迈进宿舍,没等摘下安全帽,就马上掏出手机和远在河北老家的妻子视频起来。屏幕中,小儿子睡得香甜,正在坐月子的妻子说话轻声细语,“你工作为重,家里的事,放心,有我在。”温柔贤惠的她,更不忘叮嘱丈夫天气转凉注意身体。。北京日报|1.5万余名工人假期坚守大兴机场噪声区安置房项目
【北京日报|1.5万余名工人假期坚守大兴机场噪声区安置房项目】北京日报|1.5万余名工人假期坚守大兴机场噪声区安置房项目
文章图片

国庆期间,大兴机场噪声区安置房施工工地还是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节日期间加班施工。安旭东摄
“我太想家里人了!”窗外夜凉如水,祝栋蕾心头一酸。妻子十月怀胎,身为生产经理的自己,回家次数一只手就数得过来。上个月21日,妻子临盆,恰巧赶上项目首栋楼封顶,他安排好工作马上乘高铁赶往老家医院,儿子出生后没过半天,祝栋蕾又马上启程返回北京工地,“等项目结束,一定好好陪陪家人。”说完,他喝了两大口水,又赶去巡检了。
是怎样的一个项目,值得他舍弃休息、带着对家人重重的思念坚守岗位?
祝栋蕾所在的工地,正在建设本市目前建筑面积最大、安置人口最多的安置房项目——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噪声区安置房。这是为安置受大兴机场噪声影响的19个村而建,涉及两万多户居民。安置房住宅建设用地面积约106万平方米,居住地块总建筑面积约340万平方米,住宅楼共210栋,22806套。项目预计将于明年竣工,之后5.5万余名市民将乔迁新居。
这次“双节”假期,像祝栋蕾一样坚守在该项目建设一线的人员总计1.5万余名。他们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劳动者,当中甚至还有一些“夫妻档”,今年的国庆和中秋,和另一半在工地上过,为他人构筑安居梦。
年轻夫妻穆世飞和潘银来自贵州,在工地上是模板工。丈夫穆世飞是“大工”,负责敲敲打打的制板工作,妻子潘银则是“小工”,给丈夫打打下手,帮忙递递施工材料和工具。“一家人搭班子,相互之间有个照应,干重活儿也不觉得多累。”潘银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接受采访,眼睛始终没从丈夫身上移开。采访人员注意到,戴着一副胶皮手套的潘银,每次给丈夫递上木料之前,都要反复用手捋几遍,这是怕一些小刺扎到丈夫。丈夫也对她关爱有加,每次下锤前,都让潘银离远点儿,以免木屑、灰尘进入眼睛。
细节之处的相互关爱,在这对夫妻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到了中午饭点,二人结伴行至生活区食堂,打好饭落座。趁着妻子洗手的工夫,穆世飞从怀中掏出一瓶泡椒,“这是我送她的礼物。”顺手打开,摆到妻子饭盘前,小声告诉采访人员,“这两天变凉了,我看她胃口不好,应该是想吃辣椒了。她最爱吃这个了。对于我们贵州人来说,这可比红烧肉还好吃呦。”果然,潘银看到这瓶泡椒时,高兴得像个小孩子,或许因为有采访人员在场,有些害羞的她脸像个红苹果。采访人员随即按下快门,镜头定格下甜蜜瞬间,这是只属于夫妻俩的节日回忆。
穆世飞和潘银住的是“夫妻房”,10多平方米的宿舍内,收拾得一尘不染。潘银说,只要和丈夫在一起,走到哪儿,哪里就是家,即便住在工地里,也要有家的温馨。下了班,夫妻俩还会给远在贵州老家的亲人们打个视频电话,遥祝大家节日快乐,盘算着下次回家,给老人孩子带点什么新鲜玩意儿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