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官方|王芗斋先生的习拳六要,句句都是经验之谈!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王芗斋先生的习拳六要 , 句句都是经验之谈!
功夫要上身 , 非苦练不行 , 这个道理人人都懂 。 不过话说回来 , 一味苦练未必就能成就 , 我觉得 , 练拳得时不时地玩着练 , 耍着练 , 还要似练非练 。
李仲轩年轻时要去上海谋生 , 临走跟尚师说 , 怕到了大城市没地方练拳 , 尚师说 , 没地方就在脑子来练 , 拳打卧牛之地嘛 。 这个在脑子来练 , 其实就是玩拳 。 这个玩 , 不是吊儿郎当、嬉皮笑脸 , 是玩索 , 琢磨 , 再白话一点儿 , 就是找劲 , 找感觉 。
孔子学易 , 维编三绝 , 极下工夫 , 不过最后却说要了解易的精神 , 非玩索之不可 , 为什么?我以为是掌握了基本东西后 , 以一种非常放松超脱的心态去参究 , 和小孩子做游戏一样 , 很认真 , 很投入 , 但确实又在玩 。 所以孔子有个了不起的总结 , 学而不思则惘 , 思而不学则怠 。 拿练拳说 , 学就是下工夫 , 思就是玩索 , 练得时候不能一味蛮练 , 得琢磨着这个劲对不对 , 这个动作有什么用 , 这样才算真会练 , 脑子才会化 , 功夫才上身 。
玩得境界其实很高 , 因为心态好 , 没有功利心 , 不是整天想着出功夫 , 把自己弄得紧张兮兮 。 内家拳要得就是这个心态 , 心态正 , 心意才能和 , 才能往虚灵上走 。 一紧张 , 什么都没了 。 原来看老师练拳 , 几乎就不大正儿八经 , 就再那来走来走去、晃来晃去 , 现在有点明白 , 其实老师在找感觉 , 这就是行意啊 。
禅宗讲修行 , 有两个说法:悟后起修 , 先修再悟 。 我觉得内家拳也有个悟和修的关系 , 不过是一层修一层悟 , 不修不悟 , 即修即悟 。 下了苦工 , 再一琢磨 , 一比画 , 说不定立马气象一新 , 像禅宗祖师看花开悟 , 此生不负宝剑磨砺 。
太极官方|王芗斋先生的习拳六要,句句都是经验之谈!
本文插图

无规矩亦要合规矩 , 王芗斋的习拳六要是此道经典
大成拳无套路练习 , 以不注重招法 , 因而一些初学者往往感到无法可依 , 无章可循 。 甚至个别人因此而中止练功 , 殊可惜耳 。 为此 , 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老先生曾撰写过练习大成拳技击功法的“习拳六要” , 以为初习大成拳的入门之法 。 “入门引路须口授 , 功夫无息法自修” , 由此则可循序渐进 , 步入大成拳之正轨 , 日久功深 , 登堂入室 , 至于上乘 。
(一)要知拳益
不学拳是不要命的呆子 , 所以说拳功对人身关系之极切要 , 能健身体养性命 , 人人应知此理 , 应习此拳 , 普劝吾人练习之理由 , 一语道尽 。 若使吾人知习拳之乐 , 习拳之益 , 致力于练习功夫 , 定有欲罢不能之势 。 误入歧途 , 吃力努气伤及身体 , 是学习者之错误 , 非拳不可习也 。
拳功如作到妙境 , 真得窍要时 , 在他人看来反认为不精熟、不好看者有之 。 故要知习拳为已而非为他人也 , 此防身养身贴骨之事也 , 更须平时一心存之于拳 , 蓄养气血 , 无论何时何地何事俱无不拳 。 拳皆在操练 , 有时限之功夫 , 不如无时限之功夫 , 纯正确也 。 所以非有固定时间及场地不能练习者 , 未必尽是也 。
(二)要明拳理
拳有拳之理 , 拳之法 , 拳之意 , 得其法、理、意 , 方得谓之能拳 。 故有拳法 , 而无拳理者非也 , 有拳理而无拳意者亦非也 。 拳之动 , 其法不一 , 而有原理;动静变化 , 机神无方 , 出之自然 , 臻于神妙 , 盖出于一意之支配 , 得理尽法而成其用 。 所以习拳 , 理字最为紧要 。 理字须从规矩得来 , 能于规矩中得理参透 , 方能有成 。 妙悟在已 , 学须自成 。 习拳者得其理 , 然后方可与言气力 。 有气有力 , 而不合于理 , 非有用之气力 。 知其理而不能用于气、用于力 , 亦非真理 。 理与气合 , 气与力谋 , 动静合于理 , 则气力为之用 , 而气力之神妙自见 。 然神其用者 , 还权之于意 , 故习拳之初 , 对其法、理、意 , 均须贯底认识 , 方有所遵循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