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听个神偷故事,探究城市发展和通俗文学( 二 )


像汉丞相周勃 , 曾经下过一次监狱 , 出来以后就感慨:“我当年领兵百万 , 如今才知道牢头竟这么尊贵!”
而这个“我来也”就不一样了 , 他不只精通这一套 , 而且能逐步操纵狱卒 。
至于出去以后还要回来 , 既是江湖人的信用 , 更是干干净净走出衙门的上策 。 最重要的是 , 故事不这么讲也就不精彩了 。
话本小说为什么出在宋代?
宋代也有文言的短篇武侠小说 , 只是无论气魄、想象力 , 还是才华和人物刻画 , 都要比唐代逊色 , 毕竟 , 瑰丽的唐代精神难以再现 。
但宋代武侠也有自己的特长 , 就是发展出了通俗话本小说 。 这个结果有广阔的时代背景 。 中国社会在宋代发生了重大变化 。
宋代社会是比较纯粹的平民社会 , 几乎没有贵族高门阶层 。 除了皇家 , 大家都是平头百姓 , 没有什么特殊的势力和组织 。
所以史学大家钱穆认为 , 宋代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 还可以进一步推论:宋代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 来自于现代性 , 而不是传统性 。
这就和我们的武侠小说话题有关了 。
我们先来说联系最直接的一点 , 就是印刷术 。 从文明的高度来说 , 怎么评估印刷术都不过分 。
吴军老师在「得到」的《科技史纲》课里讲过:在宋代 , 全国到处都有民间印刷作坊 , 信息传播的成本很低 。
值得一提的是 , 活字印刷虽然发明于北宋时期 , 但一直不是主流 。 主流其实是雕版技术 。
如果你了解中国的印刷技术历史 , 会发现这里有个问题 , 中国的印刷术 , 其实很早就有了:战国时代出现了印章;南北朝时期 , 印章和纸已经结合起来了 。
技术不是问题 。 那印刷的普及 , 为什么拖了那么久呢?
最直接的就是需求问题 。 虽然有技术 , 但刻一个雕版 , 需要印很多份才能收回成本 , 这么多的复制品给谁用呢?
没有普遍的民间需求之前 , 看哪篇文章好 , 自己手抄一份就是了 。
印刷手工业的关键字眼是工业 , 它需要提供劳动力和市场的城市化商业文明 。 到了宋代 , 这些条件彻底成熟了:
宋代的中国人口超过了1亿 。 北宋的汴京、南宋的临安 , 人口都在百万以上 。 宋代还有大量商业化小城镇 , 市镇人口脱离了农业生产 , 国家对他们进行单独的户籍管理 。
代表城市化水平的风向标是房地产 。 中国第一个房地产高峰就出在宋代 。
宋代大城市的土地价格 , 到了连文豪欧阳修、宰相寇准都买不起的程度 , 他们要租住政府提供的公屋 , 还专门写诗吐槽这些事情 。
你看 , 这样的大城市 , 才会出“我来也”这样的大飞贼 。 一夜之间盗窃六七家 , 还不是因为有钱人多、住得又近吗?
在宋代 , 有了繁荣的城市 , 有了普遍的科举 , 平民识字率大幅提高 , 才有了全社会对于信息和文化的需求 , 印刷业也就运转起来了 。
除了印和科举相关的书、印佛道经典和历书、印文人的文集诗稿 , 当然也印供市民解闷儿的白话武侠小说 。
武侠话本的出现 , 还需要特定的生活方式和娱乐业 。
在宋代之前 , 中国的城市是“城”而不是“市” 。 唐长安那么发达 , 仍然是按军事和政治思路规划的“城” 。
我们前面说过 , 长安的坊有高墙 , 夜间实行宵禁;另外 , 作为居住区的坊和商业区的市 , 是有严格界限的 。
而在宋代 , 商店开设的地方就随意多了 。 古籍记载 , 北宋的开封 , 商铺酒楼密布 , 取消了宵禁传统 , 夜市每天营业20小时 。
南宋的临安 , 街上的人流到三四更天才减少 , 而五更天不到 , 又开始出早市了 。
四更天大概是凌晨两三点 , 古代有句话叫“三更鬼 , 四更贼” , 就是说四更天色最黑、人睡眠最死 , 容易出现窃案 。
“我来也”要求给他两个时辰 , 就是这个时间段 。 他早出来也没有用 , 大街上还有人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