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打开手机逛艺博会,艺术品也可以线上轻松购

_原题为 打开手机逛艺博会 , 艺术品也可以线上轻松购
一场直播 , 卖出八件艺术品 , 总价过百万 。 这是北京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在疫情期间完成的线上新尝试 。 亲自带货直播的蜂巢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夏季风相信 , 在未来 , 线上直播或线上销售 , 将成为画廊传统销售模式的重要补充 。
9月25日至30日 , 因疫情推迟了一个月的北京当代2020“明天的艺博会”在798艺术中心开幕 , 艺术家李涵为疫情制作的《2020无人之径》成为引人注目的地标 , 将人们的视线聚集到地面 , 也打造出不一样的798艺术中心 。
今年的北京当代有些不同 , 除了36家画廊和机构携手的线下展览 , 更是国内第一场线上线下联动的艺博会 。
国庆期间 , 打开微信小程序里的“艺术圈 ART LOOP” , 持续一个月的线上艺博会将集结近60家艺术机构 , 以线上展位的形式 , 拉长整个艺博会 。 每一家艺术机构都有独立页面 , 每个艺术家的资料和作品背景、价格都可以随时查询 , 也可以灵活增加作品视频讲解 。
艺术品|打开手机逛艺博会,艺术品也可以线上轻松购
文章图片

也就是说 , 观众不需要去往现场 , 也能在线看展 , 省掉询价过程 , 有更多空间和时间去细细了解每一件艺术品 。
在解释什么叫“明天的艺博会“时 , 北京当代艺术总监、策展人鲍栋说 , 正是因为今年上半年疫情的影响 , 画廊、艺博会、艺术机构都纷纷转到线上 , 采取不同的策略 , 积极应对变化和压力 。 他认为 , 线上的直观体验和线下的方便性结合在一起 , 将是未来艺博会的趋势 。
此前国外的线上艺博会 , 其实没有跳出线下展示的固有思维 , 而这一次 , 北京当代将以电商思维加上区块链技术 , 为在线消费艺术品带来更便捷、可靠、真实的体验 。 这样的线上艺博会 , 不再是对线下体验的虚拟和模仿 , 而是用中国人最熟悉的电商展示方式和购物便捷形式 , 打通画廊和藏家之间的关联 , 使得看展、购买艺术品变成像淘宝购物一样便捷的体验 。
“艺术销售的平台 , 终极目标肯定是如何便捷购买 , 宣传推广如何发挥到极至 。 ”夏季风设想 , 如果艺术销售平台能达到类似购物网站那样便捷下单 , 对于那些30万元以内的艺术品 , 将是特别理想的销售方式 。
回顾今年3月17日 , 巴塞尔线上展览会带着235家画廊的2000多件作品开放网络展厅 , 这是一场匆忙的补救 , 更多的目的 , 是为了给受疫情影响的画廊和艺术家提供支持 。
无论这场线上艺术展的成绩如何 , 展览的网络化就此拉开历史的序幕 , 不再停下脚步 。 艺术品价格的透明化 , 画廊被集体退向前直面市场考验的情势 , 都是疫情为艺术市场带来的巨变 。
北京空白空间总监张迪在看到线上巴塞尔之后 , 用一个多月的时间 , 迅速将艺术家王拓的个展《正站在歧路上》搬到线上 。 因为是虚拟展厅 , 团队想了一些有趣的玩法 , 比如做出一个下沉了三米的剧场 , 实现了现实中不可能的场景 。 张迪认为 , 过去人们对艺术现场的理解是现场感、体验性 , 但现在 , 因为疫情与人们对网络的消费习惯 , 艺术在线化的外部环境已经相对成熟 , 艺术展览和交易的线上化将是时代和行业的需求 。
顺应线上化趋势 , “艺术圈 ART LOOP”的呈现 , 更像是一个全新升级的“艺术圈” 。 几十家画廊、几百位艺术家、几千件艺术品 , 通过互联网聚集在一起 , 让公众随时参与 , 探索艺博会的未来标准 。
“不仅是艺博会和艺术领域 , 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肯定都会因为网络而越来越便捷 。 ”鲍栋发现 , 在北京当代艺博会举办的六天线下部分 , 不少藏家发现在现场扫码就能链接到线上 , 因此选择线上购买或预定 。 而更多的潜在藏家 , 或许会因国庆期间浏览“艺术圈 ART LOOP”之后 , 从艺术青年变成新锐的艺术收藏者 。
过去的艺博会 , 询问价格依然是一个坎 , 信息不对称 , 导致效率变低 。 逛艺博会曾经是一件很累的事情 , 而现在 , 习惯移动互联网购物的人们 , 在手机上就能轻松完成艺博会的浏览 。
针对很多入门藏家对网上购买艺术品的不信任感 , 这一次 , 线上艺博会首次在国内引入区块链技术 , 将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存储与不可篡改性技术加入进来 , 解决艺术品版权市场中的常见问题 。
艺术品是非标准化产品 , 由于市场不规范 , 容易出现造假 。 而区块链的加入 , 将规范市场机制 , 为艺术家及其作品做鉴证备案 , 加上不可篡改机制 , 确保每一件作品的版权信息都真实安全 , 也确保未来线上交易的安全性 。
鲍栋认为 , 发展互联网技术也是中国数字新基建的重要部分 。 在这个基础上 , 专业的艺博会加上区块链的价值网络确认 , 也许将更快速地构建起未来数字艺博会的新生态 , 使得艺术更加大众化 , 更加接地气 。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 ,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 , 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 。 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 , 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 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