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他是清华永远的校长,执掌17年无人撼动,死后葬于大学校园内


清华大学|他是清华永远的校长,执掌17年无人撼动,死后葬于大学校园内
文章图片
清华大学|他是清华永远的校长,执掌17年无人撼动,死后葬于大学校园内
文章图片
清华大学|他是清华永远的校长,执掌17年无人撼动,死后葬于大学校园内
文章图片
“所谓大学者 ,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 有大师之谓也!”——梅贻琦

对于学生来讲 , 能够在最渴望知识的时候受教于名师就是人生最幸运的事情 , 古人对于学术的评判并没有现代人如此繁多的等级标准可依旧迎来了人才辈出的局面 , 而越来越多的现代学者也都逐渐从所谓的“学历论”中发现 , 只有真正认识到学术研习的重要 , 如此教育出来的后人才算是真正有价值的人才 。
古人有私塾、书院 , 现代人有大学 , 只有真正德才兼备的导师才能够给学生带来最有价值的教育 , 然而 , 如若没有众位导师的守护者来坚持重视学术的教育氛围 , 醇厚的学风也是难以为继的 。
【清华大学|他是清华永远的校长,执掌17年无人撼动,死后葬于大学校园内】
众人都知道中国顶级学府清华大学的存在 , 然而 , 曾经的清华颇有名气却没有学术地位 , 直到一位坚持醇厚学风的校长深耕于此17年后 , 清华大学才真正具备跻身世界名牌大学的实力 , 他就是著名学者梅贻琦 , 而他当年对于清华贡献更是被后人敬仰为“清华永远的校长” 。
所有曾在清华大学就读的学生都知道梅贻琦的存在 , 在清华大学最为动荡的时期 , 如若没有梅贻琦的坚守 , 或许如今的清华大学早就不复存在了 , 而要说梅贻琦最值得后人敬仰的就是他对于纯粹学术的坚守 , 如此 , 才奠定了清华大学百年不变的学风 , 而有了清华的存在 , 中国的各项学术发展才有了希望 。
1、清华风雨飘摇之时的走马上任
1889年 , 出生在天津的梅贻琦家境贫寒 , 自幼便懂得勤学奋进的他经过自己的努力也成为了当年首批庚款留美的学生之一 , 要知道 , 在当年630名考生中 , 梅贻琦更是取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 。 当时的梅贻琦也是爱国青年之一 , 在他看来 , 国家落后是因为科技的落后导致 , 所以 , 来到美国 , 他修习的便是电机工程专业 。
1915年 , 学成归国的梅贻琦得以加入清华学堂担任物理教师 , 而他在此期间却展现了除了教学以外更加卓越的才能 , 就是出色的团队协调能力以及严谨的教学风格 , 所以 , 后来的梅贻琦也就被提升为教务长以及留美学生监督处负责人 。
不过 , 当时的清华校园却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学风醇厚 , 时任校长罗家伦是国民党党员的缘故 , 当时的清华校园对于政治言论的打压以及国民党党史的灌输现象十分严重 , 所以 , 不但学生们不满意于罗家伦的管理 , 很多真正有能力的导师也都纷纷离职而去 。
最终 , 由清华学子们引发的反罗运动得到了社会的关注 , 迫于压力 , 罗家伦卸任校长一职 , 而梅贻琦也就成为了继任的清华校长 , 要知道 , 在清华大学的校史中 , 除了战乱带来的动荡以外 , 梅贻琦就任校长前后才是整个清华大学最风雨飘摇的时刻 。 而恰恰是梅贻琦的走马上任 , 在他坚持的学风之下 , 清华大学才得以在短时间内在学术界实现迅速的崛起 。
2、力挺言论自由奠定清华未来的长足发展
在1931年冬天 , 众位清华学子群情激奋之时 , 梅贻琦在就职演说中的“大楼与大师”理论开始让学子们对于这位新上任的校长产生浓厚的兴趣 , 而且 , 在梅贻琦看来 , 好的大学一定是与好导师有关 , 在当时渴望醇厚学风的学子与老师们看来 , 梅贻琦才是最懂他们心声的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