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这个清朝人疑似穿越,竟发过《Nature》,震惊西方( 二 )


徐寿用一双巧手 , 验证了其中许多的科技原理 , 他把水晶图章磨成三棱镜 , 用来观察光的折射和分色 。 他就跑到洋人的轮船上去蒸汽机的原理 。 那个时候别人都在忙着种地、读书、挣钱 , 徐寿却整天精神百倍的琢磨一些奇奇怪怪、不当吃不当喝的东西 。 当时大家眼里的徐寿是这样的:这人自从得了神经病 , 整个人都精神多了!
然而不管世俗的眼光怎样 , 徐寿却完全不为所动 , 依然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东西 。
那时 , 大清朝的国战鸦片战争失败 , 闭关锁国几百年的清政府吃足了坚船利炮的苦头 。 于是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 , 下定决心开工厂办学堂 。
但是清政府的官员都是依靠八股文选拔出来的 , 根本没有人懂西方科学技术 。 这时 , 大家一致想到了徐寿 , 就这样他获得了体制内的正式编 。 既能继续做自己喜欢的研究 , 又能衣食无忧、福利满满 , 徐寿不由得发出了一串银铃般的笑声 。
1861年 , 曾国藩开设了安庆内军械所;次年3月 , 徐寿、华蘅芳、徐寿儿子徐建寅等进入军械所工作 。 当时 , 外国轮船在中国内河横冲直撞 , 十分嚣张 , 大家却毫无办法 。 毕竟当时清军水师用的还是帆桨动力船 , 根本无法与外国轮船抗衡 。 大家一致决定 , 先实现造一个蒸汽机的小目标 。 但是徐寿们一无图纸、二无材料、三无经验 , 从无到有谈何容易 。
令人惊讶的是 , 徐寿就凭着《博物新编》上的图和简介 , 然后跑到洋人船上研究了一整天 , 回来就开始行动了 。 3个月后 , 作为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象征的蒸汽机 , 居然就这么被造出来了!
蒸汽机造出来之后 , 接着就是做蒸汽轮船 。 1864年 , 徐寿、华蘅芳在曾国藩的大力支持下 , 历时两年 , 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蒸汽动力船——“黄鹄”号诞生了 。
黄鹄号模型
黄鹄号长55巿尺 , 排水量45吨 , 时速12.8公里 , 这对于科技落后西方数百年的大清来说可是历史性的一幕 。 《字林西报》等媒体报道了这一普天同庆的时刻 。
【翻译|这个清朝人疑似穿越,竟发过《Nature》,震惊西方】曾国藩激动地说:洋人之智巧 , 我中国人亦能为之!同治帝钦赐牌匾 , 上书:天下第一巧匠 。
1866年底 , 李鸿章、曾国藩在上海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 靠蒸汽轮船一战成名的徐寿被拉到上海担任襄办 。 对于这个中国军工业的新生儿 , 徐寿提出了四点建议:一、翻译西方科技书籍;二、采煤炼铁;三、自造枪炮;四、操练轮船水师 。 结果被曾国藩他们婉拒:其轮船以外之事 , 勿遽推广言之 。 翻译成普通话:到底谁说了算?让你造船就造船 , 别瞎操心 。
在徐寿的带领下 , 不久后 , 我国近代第一艘军舰“惠吉号”诞生 。
“惠吉号”兵轮示意图
接着 , “操江”、\"测海\"、\"澄庆\"、\"驭远\"等舰接连诞生 , 成为我国海军军工业的鼻祖 。
然而 , 徐寿却对之前提出的四条建议念念不忘 , 他找到江南制造局的冯骏光和沈宝靖 , 对他们说:兄弟 , 要不咱先试试翻译几本书试试?不久之后 , 翻译好了三本书 。
结果曾国藩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 激动地说道:给你们建个译馆 , 专门搞这个吧 。 于是乎 ,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成立 , 徐寿任总管 。
他请来英国传教士傅兰雅、伟烈亚力 , 叫上铁哥们华蘅芳和儿子徐建寅等懂西学的人一起翻译科技著作 。
之后17年间 , 共翻译作品13部 , 其中西方近代化学著作6部63卷 , 《化学鉴原》《化学考质》《化学求数》等 。 把西方近代化学引入中国 , 为近代中国带来第一批化学教材 。
翻译馆
最重要的是化学元素周期表 , 那时的中国压根没有化学 , 连化学元素、化学术语几乎都没有 。 从罗马音到汉字 , 徐寿花费了大量心血去翻译 , 还造出了很多新字 , 一直沿用至今 。 对 , 没错 , 就是造字 。 试问还有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