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每经专访重庆钢铁董事长张锦刚:重钢已迈入“中期造血”阶段,需调结构、控本提效( 三 )


尽管针对重钢未来的产品布局 , 张锦刚已经有明确规划 , 不过其也坦言 , 钢企能否盈利 , 与铁矿石价格的波动直接关联 。
“近年我国铁矿石每年进口量在十亿多吨 , 整体对进口的依赖度在80%以上 , 国产供应量较低 , 主要依靠进口来解决炼铁的原材料问题 。 ”张锦刚表示 , 铁矿石定价权问题已经谈了很多年 , 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 今年铁矿石价格一直在飙涨 。
海关数据显示 , 7月中国铁矿石进口均价为97.08美元/吨 , 环比6月上涨7.8% 。 2018年、2019年中国铁矿石的进口均价分别为71美元/吨、94.9美元/吨 。
张锦刚认为 , 中国铁矿石进口价格越谈越涨 , 有几个原因:“一是中国钢铁的需求量确实大;二是钢铁企业比较分散不集中 , 大家没有集合在一起共同与上游供应商协商价格 。 中国有几百家钢铁企业 , 上游铁矿石则基本集中在4家手里 , 比较垄断 , 谈判权不对等 。 ”
“大家都说宝武钢铁是国内钢铁行业的巨无霸 , 但我们现在1亿吨的产量仅占全国10%的份额 , 很难去把全国的铁矿石谈判权统一起来 。 ”张锦刚无奈地说 。
显然 , 重庆钢铁进入宝武体系后 , 在铁矿石采购成本上将比以前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
张锦刚认为 , 宝武原料供应有限公司设立后 , 虽然在铁矿石谈判上的话语权相对增多了一些 , 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
对钢企而言 , 备受困扰的不只是上游铁矿石价格屡攀新高 , 还有销售端钢材价格屡次下滑 。 以螺纹钢为例 , 2018年 , 全国均价为4174.1元/吨 , 2019年则降至3930元/吨 , 今年1~7月 , 其销售均价再降至3658元/吨 。
“主要是市场不理性 。 ”张锦刚表示 , “今年上半年因为有疫情 , 世界钢铁大行情整体下滑了13.1% , 但国内的粗钢1~7月反而同比增长了2.8% , 特别是6月份 , 钢日产量是305万吨 , 相当于年产量11亿吨的水平 。 一方面经济增速在放缓 , 一方面钢企却都在大量生产 , 呈现明显不理性的状态 , 这将带来的问题一定是供大于求 , 价格又会下降 , 而铁矿石价格还在提高 , 因为你生产得越多 , 购买的铁矿石就越多 , 一定程度上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 ”
事实上 , 钢材市场的下游为造船、汽车等制造业和基建等 , 其大概需求量是可以估算的 。 为什么会进入无序竞争状态?张锦刚表示 , 一方面在于钢企的生产线一旦开机 , 就很难停下来 。 “因为停不起 , 一旦停工 , 工人工资、贷款利息、设备折旧维修等都需要钱 , 只能硬挺着赔钱 , 看谁能够耗到最后 , 这就是可悲的地方 。 ”另一方面则在于“盲目自信” , “因为大家都认为自己生产的那部分肯定能被市场消化” 。
提效利器:循序渐进加码智慧制造
“行业存在的问题需要大家齐心合力去解决 , 但企业首先要练内功 , 把自己的成本降下来 。 ”张锦刚表示 。
绿色发展、智慧制造将成为重钢未来降本的利器 。 在他眼里 , 未来重庆钢铁的厂区会像公园一样美丽 , 有树有鸟 , 市民愿意来厂区散步休闲 。 未来的生产也将更智能化 , 操作室搬离现场 , 在保障工人安全的同时 , 生产效率将进一步提高 。
过去多年重庆钢铁一直在亏损 , 四源合基金主导的两三年里也主要以“止血”为主 , 在技改及绿色智慧上的投入较少 , 打造“智慧重钢”的条件目前并未全部具备 。
去年8月 , 重庆钢铁披露与四源合智慧制造基金共同设立合资公司 , 开展智慧制造相关合作 。 张锦刚表示 , 这一合作将从两方面解决问题:一是提高物流效率 。 整个场内的矿石、煤、成品的物流 , 通过系统化运作降低成本;二是能源平衡方面 , 包括煤气发电、各个热能回收等 , 过去企业可能不重视 , 现在通过现代化、智慧化手段降成本 。
推进智慧制造过程中 , 融入5G、对接工业互联网也在他的计划蓝图之中 。 “以后原料从进厂到炼铁、炼钢 , 整个程序只需要一个集中的操控室 , 这种扁平化管理体系搭建起来后 , 人工成本会大幅下滑 。 ”他表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