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高性能计算与人工智能进一步融合是大势所趋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9月28-9月30日 , 2020 CCF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CCF HPC CHINA 2020)在郑州通过云端线下线上同步举行 。 据悉 ,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新超算 新基建 新经济” 。 大会回顾2020年中国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创新与实践 , 发布众多最前沿的科研成果 , 研讨高性能计算技术与应用的热点与难点问题 , 展望高性能计算未来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

专家:高性能计算与人工智能进一步融合是大势所趋
文章图片

会上 ,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表示 , 新经济的发展需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经济的融合 , 重构产业生态 , 催生新模式 。 超算中心作为“新基建”的主导方向 , 将大幅度提升高性能计算能力 , 更好地构建万物智联的信息网络体系 , 支撑数字经济发展 。 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主任漆锋滨研究员指出 , 为了推动中国高性能计算产业的发展 , 未来高专委将集中精力做好三件大事:第一 , 搭建好产学研项目交流的桥梁;第二 , 树立高性能计算学术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风向标 , 每年都要有专门的研究报告;第三 , 助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杰出人才 , 从明年开始要专门对培养高性能计算领域人才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士 , 以及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才俊予以重奖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专家邬江兴在报告中分享了“打造AI时代集成电路标志性的‘芯’物种”的思考 。 从超级光网络、E级超算到云服务、数据中心、5G和6G网络 , 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需要新一代的信息基础设施提供支撑 , 而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就是智能“芯”物种 。 “我们要通过SDSOW技术赋能新一代信息技术设施 , 并通过‘芯’物种改变现有堆砌式的工程技术路线和应用模式 。 ”
此外 , 在厘清高性能计算机技术发展脉络的基础上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孙凝晖在特邀报告中就高性能计算机的评价指标 , 如何在功耗限制下追求极致性能 , 如何将高性能计算机发展成为更加普及性的计算工具 , 以及如何提升多种复杂应用的实际计算速度等高性能计算机难题进行详细阐述和剖析 。
根据IDC的研究数据显示 , 到2023年 , 全球超过一半的GDP将由数字化转型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推动 , 中国数字经济的占比也将达到52% , 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 目前 , 中国已有41.4%的企业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坚定者 。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更依赖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和强大算力的支撑和助推 。
随着技术的演进、业务场景的丰富和多样化 , 高性能计算超越了原来的科学研究和工程计算领域 , 进入了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 在天气预报、基因制药、石油勘探、汽车设计、航空航天、金融期货 , 乃至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高性能计算在尖端超算领域继续攻坚克难的同时 , 也在通用超算和行业超算领域加快发展 , 尤其是在超算商业化方面 , 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探索和实践 , 比如阿里云、并行科技等就引领着国内超算商业化的步伐 。
值得关注的是 , 在“新基建”的背景下 , 各地打造超级计算机的热情持续高涨 。 各类超算中心也在尝试和探索多元化运营模式 , 致力于提供全谱系服务 。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型工作负载纷纷涌现 , 企业对强大算力的需求也在持续升温 。 然而用户的规模不同、需求不同、对技术能力的要求不同、系统运维的复杂程度不同、成本不同等等 , 无疑决定了高性能计算必须更好地实现定制化 , 同时降低使用成本 , 实现普惠 。
【专家:高性能计算与人工智能进一步融合是大势所趋】据介绍 , 云原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 并与高性能计算深度结合 , 进一步提高了数字基础设施的性能和利用率 , 同时大大降低了成本和运维的复杂度 。 未来 , 高性能计算与人工智能进一步融合是大势所趋 , 大数据、以高性能计算为代表的算力 , 再加上算法 , 将助力企业从上云到智能化升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