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重现 矿区变身景区

|绿水青山重现 矿区变身景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新坊镇自2016年开始系统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 如今 , 新坊镇矿山实现了原有废弃矿山作业面全面复绿 。刘继刚摄(人民图片)
|绿水青山重现 矿区变身景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经过生态修复 ,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高山乡村大金坪从昔日的废弃矿山变为花海 , 引来众多游客 。王 罡摄(人民图片)
|绿水青山重现 矿区变身景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有着80多年的企业化采煤历史 , 形成了180平方公里的沉陷影响区 。近年来 , 万盛加快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修复 , 目前 , 植被恢复25000亩 , 土地整治29400亩 。图为重庆万盛经开区黑山镇鱼子岗村绿意盎然 , 景色美不胜收 。曹永龙摄(人民图片)
中国是矿业大国 , 开发利用矿山资源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 , 也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近年来 , 各地积极修复废弃矿山 , 大量荒芜的矿区重现绿水青山 , 并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新去处 。
修复“疤痕”
许多矿山不仅在开采后成为山体裸露的废矿 , 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也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 比如开挖、压占、坍塌、水土流失、尾矿砂库等 。据相关统计 , 我国矿业废弃地面积大、种类复杂 , 生态修复率低于发达国家 。
在资源大省山西 , 矿产开采除了引起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和湿地缩小外 , 还因产生采空区漏斗状辐射区域而影响地表植被 。
在长江经济带 , 矿山开采也留下许多环境疤痕 。据前几年的统计 , 大量历史遗留矿山不仅造成大面积土地损毁 , 而且矿业活动产生的“点-线-面”开发利用格局造成了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迁徙廊道被破坏 , 影响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 。在长江经济带 , 煤炭、有色金属、磷矿等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 其中磷矿采选与磷化工产业快速发展已导致总磷成为长江超标污染因子 。
据报道 , 横跨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与翁源县的大宝山矿新山片区 , 历经30余年无序采矿后 , 留下地质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破坏恶果 。其中 , 尾矿渣以及选矿废水给下游清远、佛山、广州等地数千万人的饮水安全带来隐患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改善矿山及其周边环境的生态和生存环境 , 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诉求 , 更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 。
美丽蝶变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 中国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工作开始步入法制化轨道 , 许多大型煤矿区开始通过复垦、复绿重建了矿区生态 。
但因历史欠账多、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 , 矿山修复的脚步依然赶不上人们的期望 。如何尽快将数以千万亩的损毁土地变废为宝?2019年 , 一种全新的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体系诞生——自然资源部对外公布《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 , 提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 , 激励、吸引社会投入 , 推行市场化运作、科学化治理的模式 , 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 。
同年 , 为破解矿山修复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 自然资源部研究起草了《关于建立激励机制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明确鼓励矿山土地综合修复利用 。
《征求意见稿》还特别提出 , 鼓励各地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在矿山修复后土地上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综合开发、养老服务等产业 。
按照政策要求的方向 , 许多废弃矿山经过生态修复实现华丽蜕变 , 成为一个个著名的旅游景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