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徽班靠五大原因在北京站稳了脚( 二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徽班进京
徽班进京
徽班靠五大原因在北京站稳了脚
第五 , 行当齐全 , 表演精湛 。徽班的演出中既有以唱工为主的文戏 , 还有以开打为主的武戏 , 更有以表演、念白取胜的做工戏 , 所以徽班的演出剧目十分丰富 。除因徽班剧目取材广泛之外 , 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徽剧的行当发展相当完备 。当时 , 徽剧有末、生、小生、外、旦、贴、夫、净、丑九个行当 , 正是行当齐全 , 使徽班的演出能在行当的自由支配下 , 不受任何限制地表现、塑造任何阶层、领域、类型的人物 。
乾隆|徽班靠五大原因在北京站稳了脚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同时 , 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 , 也促使徽班的各个行当在表演中积累下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 因而 , 徽班演出在表演艺术的层面上技法纯熟、表演精湛 , 所谓“三庆的轴子 , 四喜的曲子 , 和春的把子 , 春台的孩子”就可以说明这一问题 。与此同时 , 徽班的武戏水平也很高超 。这些都是徽班得以在乾隆末年、嘉庆初年的北京戏曲舞台上一显身手、自领一军的有力保障 , 也是京剧最终形成的先决条件 。
【乾隆|徽班靠五大原因在北京站稳了脚】戏曲行当:戏曲行当是中国戏曲的术语 , 指戏曲中各演出角色的分类 , 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 。行当从内容上说 , 它是戏曲人物艺术化、规范化的形象类型;从形式上看 , 又是有着性格色彩的表演程式的分类系统 。这种表演体制是戏曲的程式性在人物形象创造上的集中反映 。每个行当 , 都是一个形象系统 , 同时也是一个相应的表演程式系统 。行当最初被称为“脚色” , 宋杂剧中共有末泥、引戏、副净、副末和装孤五个行当 。到了清代 , 昆曲又有老生、正生、老外、末、正旦、小旦、贴旦、老旦、大面、二面、三面、杂等“江湖十二脚色(行当)”的细致划分 。后来出现的京剧则又简化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 , 但这四个行当之下又有细致的分工 。生行中有老生、武生、小生、红生、娃娃生 。旦行中有青衣、花衫、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 。净行中有铜锤花脸、架子花脸、武花脸等 。丑行里有文丑 , 武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