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婴儿换心奇迹般缩小,留下一个医学谜题|深读

这是一个不知何时才能解开的医学谜题 。
大好几倍的心脏 , 移植进入1岁洋洋的胸腔 , 几天后竟然自动缩小 , 适应了新的身体 。
时过数月 , 谈起那一台供/受体体重比高达7.5的心脏移植手术 ,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主治医师吴敏承认这是一次冒险 , 但那时箭在弦上 , 已无其它选择 。
心脏|婴儿换心奇迹般缩小,留下一个医学谜题|深读
本文图片

心脏移植手术正在紧张进行 。 资料图
冒险手术的背后 , 是我国低龄儿童心脏移植供体稀缺、匹配困难的现实 。
身为一名心脏移植的主刀医生 , 吴敏目睹了许多孩子在漫长的等待中结束了生命 。 他明白孩子对一个家庭意味着什么 。
9月27日是世界心脏日 。 目前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手段 。
然而相比起肝肾等器官移植 , 用于移植的心脏供体要求更为严格 , 患者尤其是儿童找到合适供体难度更大 。
在供体稀缺的现况之下 , 心脏移植专家努力拓展生命的边界 , 为更多濒危的孩子带来希望与信心 。
心脏|婴儿换心奇迹般缩小,留下一个医学谜题|深读
本文图片

 大供心变小 

一切来得突然 。 前一天还活泼乱跳的洋洋 , 第二天就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 从深圳转送至广东省人民医院后 , 尽管装上了ECMO , 但是心肺功能无法维持 。
活下去的唯一希望是接受心脏移植 。
一天 , 吴敏得知有一名少年捐献心脏后 , 火速赶到现场 , 却被泼了一盆冷水 。 少年虽才十余岁 , 却有成人的体形 , 心脏体积比预想中的大 。
这不是医生的错 。 心脏彩超是目前评估心脏大小的最佳手段 , 但只是二维横切面 , “就像是‘盲人摸象只摸一条腿’ , 不能百分百准确地评估心脏大小” 。 吴敏说 。
医学界普遍认为 , 心脏移植的供受体体重最好相差不超过30% 。 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移植团队曾经尝试的成功移植案例中 , 最大体重差可达3倍左右 。
“心都凉了 。 ”吴敏回忆说 , 两者体重差达到了7.5倍 。 一边是体积过大的供心 , 另一边是重症监护室里垂危的小生命 。
这一次移植手术 , 做不做?匆忙之中 , 他抄起手机 , 挨个打电话 , 向广州和周边城市的OPO组织(人体器官获取组织) , 询问是否有潜在供体 。
没有 。 移植团队决定硬着头皮做 。 大家明白 , 眼前的供体 , 可能是洋洋最后的机会 。
手术台上心外科成人二区主任黄劲松一边摇头 , 一边缝合着供心和受体的血管 。 供心血管粗 , 孩子血管细 , 医生需要把供心的粗血管一点一点均匀地折叠起来 , 接驳到孩子身上的细血管 , “就像捏包子的褶子” 。
心脏重新跳动了 , 却塞满了整个胸腔 。 黄劲松一边缝合勉强可合拢的表皮 , 一边思考未来的出路 。
心脏|婴儿换心奇迹般缩小,留下一个医学谜题|深读
本文图片

一场换心手术 , 医生正在为受体做麻醉 。 资料图
一直要开胸腔吗?在采访时 , 吴敏告诉南方日报采访人员 , 一般来讲 , 供心会在一周内逐渐缩小 , 最终适应受体 。 但这一次 , 经验是否有效 , 没有人有把握 。
等待的一周里 , 医生煎熬 , 护士忙碌 。 病床上的小家伙 , 幼小而脆弱 , 吸痰、擦身、换管子、换尿布 , 每一个动作护理人员都要轻柔 。 心外科重症监护室二区护士长吴岚至今还能记得当时的忐忑和艰辛 。 她印象最深的是 , 起初只给小婴儿喂几毫升的牛奶 , 他的肚子就胀得像皮球一般大 。
抗感染与抗排斥是每一位心脏移植病人需渡过的难关 。 由于无法关闭胸腔 , 细菌可能沿着缝隙进入体内 , 吴岚费尽心思减少感染威胁 , “先铺上无菌纸隔离 , 最后才盖上经过消毒的被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