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中秋节给员工发五花肉:为何人们厌倦发月饼?

临近中秋节 , 不少公司都或多或少地给员工发些福利 。 不过 , 成都一家公司所发的“中秋福利”却引发媒体舆论的围观 。 所发“中秋福利”不是月饼 , 不是大闸蟹 , 而是2斤左右的“五花肉”和一些水果 。 公司的相关负责人称:“往年发月饼大家可能不大喜欢吃 , 今年发猪肉比较实际” 。在一定程度上 , “中秋福利”已经成为社会性的固定仪式 。 只是 , 在公司和员工之间的“中秋福利”互动上 , 貌似已被“中看不中吃的月饼礼”搞得只剩下仪式感本身 。 虽然从各类特色月饼的包装来看 , 各家公司也可能花费不少心思 。 可真要是回到员工的心声层面 , 却很难得到真正的暖心 。事实上 , 像成都这家公司的“接地气操作” , 应该也有一些公司在践行 , 可总体上而言不算主流 。 因为 , 就公司“中秋福利”这种传统而言 , 很多时候更在乎形式上的饱满 , 所以导致公司方面在具体的礼品选项上 , 还是会最大限度地接近“中秋元素”(各地虽有不同 , 但大同小异) 。因此 , 所谓的公司“中秋福利” , 其实并非只是为满足员工的“个性需求”和“实际需求”存在的 , 更大的意义在于体现公司的“存在感” 。 于此出现“中看不中吃的月饼礼”自然也就不足为奇 。 但是 , 随着人们对传统送礼意识的淡化 , 可能就更期待实际性方面的考量 。所以“公司中秋节发五花肉”都能上热搜 , 也就值得我们深思和玩味 。 要知道“月饼礼”本身 , 也不见得都“中看不中用” 。 只不过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 , 人们对于“月饼礼”本身已经不再那么期待 。 而且 , 谁都清楚 , 每逢中秋节“月饼礼”都会比较扎堆 。这种情况下 , 如果各家公司都发“月饼礼” , 可能的结果是“真的会让人感到厌倦” , 所以人们出现“厌倦发月饼”的情绪也就在所难免 。 不过 , 对于“厌倦发月饼”的情绪而言 , 这其实也跟“送礼观念”的变化有很大关系 。 因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 , 无论是“福利性送礼” , 还是“社交性送礼” , 都更在乎双向的情面 , 而对于礼品本身的实用性 , 往往是次要的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 随着个体原子化的不断加剧 , “社交性送礼”其实已经在年轻人中出现“衰落的迹象” 。 当然 , 这种“衰落”并非是年轻人不再认可送礼这种行为 , 而是觉得送礼更倾向于送礼本身 , 而非只是为结构性的世俗秩序服务 。因为 , 就当下的人情送往来看 , 其实跟人情往往没多大关系 。 这种送礼的“空心化” , 其实也是年轻人比较厌倦的 。 在很大程度上 , 就跟随礼钱一样 , 所谓的情理越来越淡 , 留下的都是人与人的周旋和算计 。 所以 , 很多时候 , 并非人们害怕花钱送礼 , 而是不再愿意为”空心化“的送礼所累 。反过来看也是一样 , 既然公司花钱给员工送福利 , 还是希望员工开心 , 为形成更好的工作氛围服务 。 这种情况下 , 如果公司只是考虑“礼品的档次” , 而不考虑具体的接纳度和实用性 , 积极性氛围很难被调动起来 。 在一定程度上 , 反而会被认为是福利的“走过场” 。与此同时 , 不同文化的冲击 , 对节日传统的元素 , 确实存在一定的冲击 。 这导致 , 年轻人更愿意回归实际得到相应的实惠 。 甚至 , 有不少人认为 , 直接发钱比发任何礼品更好 。 因为 , 每个人对福利的需求不一样 , 统一的福利发放 , 肯定会众口难调 。这种问题在具体的人情礼往中 , 其实也越来越普遍 。 过去晚辈看长辈 , 普遍是买些礼品 , 但现在的情况是 , 如果是较为亲近的关系 , 直接就是给钱 。 当然 , 这种图景也主要发生在看望经济条件不太好的亲友的情形中 , 因为 , 比起“送礼者”的面子 , 这里更倾向“收礼者”的处境 。不过 , 这也仅存在于晚辈送礼长辈这种单向性的互动中 , 在同等身份的送礼互动上 , 其实还是“你送我什么 , 我就送你什么” , 在具体价值的评估上 , 基本上还是对等的 。 这就导致 , 但凡互动中出现失衡的情况 , 关系亲密度就会逐步衰减 , 以至于出现“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的虚伪图景 。 而这似乎 , 也是人们越来越不愿意人来送往的主要原因 , 而更愿意蜷缩在自己的生活中 。不得不承认 , “公司给员工发福利”和“亲朋之间送礼”是一样的 。 很多时候 , 礼品好吃不好吃是一回事儿 , 互动关系中的狩猎又是一回事儿 。 尤其是“商业化浓重的公司”和“家族体系复杂的家庭” , 这些问题往往是比较突出的 。如果公司真想让员工满意 , 就需要发自内心地给出实惠 。 说实话 , 2斤左右的“五花肉”和一些水果和一盒高级月饼的价格应该差不多 。 但是 , 对于普通收入的员工来讲 , 却会觉得2斤左右的“五花肉”和一些水果更实际一些 。 因为 , 这些更具有“烟火气” 。而对于家族体系复杂的家庭而言 , 如果真想让亲友开心 , 就尽量多在平日里进行互动 , 而非只是选在特定的节日里进行形式化的社交 。 甚至 , 不少家庭的长辈 , 完全是通过晚辈的迎来送往 , 进行道德优越感层面的博弈 。 只是 , 回到节日本身 , 回到生活本身 , 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原创文章 , 谢绝转载 , 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