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兵鼻祖王耀南,一生8次降职,林总批评:打的什么狗屁胜仗( 二 )


1941年 , 聂帅调王耀南指导冀中地道战、地雷战 , 华北地道长达15万公里 , 户户通村村连 , 日军华北宪兵司令野副昌德哀叹“剿共战”变成了地道战 。
1949年太原战役 , 徐帅面对高城固垒一时没有办法 , 后来靠东野的大炮和王耀南的坑道作业 , 一举攻破多个坚固要塞 , “瓷器店里打老鼠”最终成功 。
地道战
三、美联军“火海战术”的克星
王耀南被主席誉为“工兵专家” , 朱德称他“地道战之父” 。
李奇微和范弗里特的“磁性战术”和“火海战术” , 让志愿军损失很大 , 为了实现运动防御 , 彭总三次电请周公 , 派王耀南入朝 , 他的制胜法宝 , 就是“坑道” 。
坑道并不是新鲜事物 , 清光绪十年(1884年)为抵御法军 , 在镇海要塞金鸡山构筑可容纳千人的坑道 。 一战索姆河会战 , 德军修有地下坑道躲避炮火储存物资 。 南线阿尔卑斯山奥意“堑壕战”和“坑道战” , 战斗力奇差的意军“打洞”能力却不可小觑 。
二战的日本 , 更是在东北大兴安岭、太平洋诸岛大力修建地下坑道 , 电影《风语者》、《硫磺岛家书》和《血战钢锯岭》都有生动的坑道作战场面 。
硫黄岛之战日军凭借18公里坑道工事 , 让美军预计5天的战役持续了36天 。
王耀南一到战场 , 就发挥了自己“坑道大王”的特长 , 土工作业让23兵团每个军每日伤亡从150人降为10人 , 李奇微和范弗里特“火海战术”第一次遇到克星 。
美军的“火海战术”
四、马良山初现奇效
1951年10月3日 , 英联邦师、美1师5团进攻西海岸马良山 。
19兵团64军政委黄文明 , 抗战时是老搭档王耀南晋察冀二分区的政委 。 由于彼此知根知底 , 黄文明在64军191师防守的马良山大力推广坑道战 。
防守216.8高地的一个连 , 依托马蹄形坑道一天击退21次进攻 , 毙伤敌700多人仅伤亡26人 。 马良山阵地5次易主 , 191师都利用坑道夺了回来 。
10月8日 , 第一次马良山战斗结束 , 191师主动撤至黄鸡山、基谷里、白石洞二线继续防御 。 英联邦1师伤亡2600多人 , 推进3公里占领了马良山 。
11月4日 , 191师集中3个营、60门火炮、10辆坦克出敌不意白天反击 , 全歼英28旅苏格兰皇家边防团1营 , 一举收复马良山 。 随后三天连续打退英军4个营多次反击 , 再次毙伤俘1740多人 。 两次战斗 , 击落飞机14架 , 击毁坦克6辆 。
王耀南利用视觉偏差 , 把敌机注意利从坑道口引到旁边 , 效果绝佳 。
马良山战斗 , 191师伤亡1600多人歼敌4340多人 , 充分发挥了坑道优势 。
1952年4月8日 , 王耀南第二次赴朝开展坑道战 。 10月的上甘岭战役 , 坑道已成了志愿军主战场 , 白天“躲猫猫”黑夜组织153次小型出击 , 14昼夜歼敌2000多人 。
志愿军在马良山战斗中俘虏的敌人
五、土豆山之战 , 让范弗里特离职
1953年1月20日 , 范佛里特邀请10位将军、12位记者 , 在铁原以西土豆山(美军称T字山 , 205高地)观摩“鞭挞行动” , 为艾森豪威尔总统就职献礼 。
可是没想到 , 22.4万磅炸弹、8箱汽油弹、16.8万炮弹扔下去 , 志愿军23军67师201团1连1排借助坑道仅伤亡11人 。 美军伤亡77人 , 还是没拿下阵地 。
范佛里特的脸丢大了 , 十几天后被艾森豪威尔撤职 , 马克斯韦尔?泰勒中将接替 。
王耀南回国 , 受到英雄般的欢迎
凭借三次入朝“挖坑”的王耀南和志愿军努力 , 三八线以北30公里变成“地下长城” 。 7800条坑道75万个掩体 , 志愿军每日每个军阵亡从80人降到3人 。 “领敲牛皮糖”和“冷枪冷炮运动”积小胜为大胜歼敌53万 , 是前五次战役歼敌总和的近4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