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琼|隋唐演义中的四位忠义名将,他宁死不降李世民( 二 )


秦琼|隋唐演义中的四位忠义名将,他宁死不降李世民
文章图片

杨林没有个人仇恨 , 各路反王苦劝杨林归隐山林 , "弃暗投明" , 杨林苦劝各路反王归顺朝廷 , 重振朝纲 。 由此可见靠山王对人以诚相待 。 即使到了最后时刻 , 大厦已倾 , 哪怕境况险恶 , 哪怕自己年老多病 , 他还是的竭尽全力与义军和反王周旋 , 作最后的拼搏 , 这种精神也换来了各路反王的尊敬 。 战场相见各路反王每尊称一声'王家千岁" 。 只可惜最后人力不可抗天 , 大势已去 , 靠山王兵败如山倒 , 即使到最后 , 秦琼也觉得老王对他一直不薄 , 下不去手 。 最后被罗成逼得无法 , 只得拔剑自刎 。 可见杨林作为个人英雄 , 作为武艺智谋具佳的大将 , 一直是尽忠尽义 , 无可厚非的 。
晚年的杨林老王爷悲剧在于陷入了两面作战 , 一方面他要与阵营内部巨奸们进行生死斗争 , 他一个武将单身匹马怎能斗得过这群变化多端、翻云覆雨、指鹿为马的老道政客?另一方面他视为重于泰山不变的精神信仰 , 使他必须与各路起义首领、反王进行生死决战 , 一个垂垂老矣的老王爷个人力量怎么斗得过各怀异志又擅于盅惑人心的多路年轻造反首领?但总的来说 , 杨林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隋朝江山 , 不是为了他个人的私欲和享受;他是为"公" , 而不是为"私" 。
秦琼|隋唐演义中的四位忠义名将,他宁死不降李世民
文章图片

第四位、单雄信
单雄信: 自古忠义两难全 , 不愿与仇人为伍 。
历朝历代对单雄信的评价都不一样 , 《旧唐书》描写单雄信是一员骁将;北宋的《资治通鉴》完全否定了单雄信;南宋《东京梦华录》尊他为神灵 , 民众建庙宇祭祀他;元代说单雄信胆大妄为 , 心怀狡诈;明代记录他中了王世充的美人计 , 胁迫李密的众将投降王世充 , 内心阴暗私下阻扰王世充给他们加官封赏 , 王世充被李世民击败后 , 单雄信跪地求饶也难免一死 。
晚明时期的《隋史遗文》扭转了单雄信丑陋的形象 , 并首次写出他的身份是绿林好汉 , 为人仗义 , 扶危救弱;清代《说唐全史》和《隋唐演义》完全秉承了《隋史遗文》的说法 , 再次肯定单雄信豪侠仗义 , 乃一代绿林豪杰 , 最后宁死不屈 。
秦琼|隋唐演义中的四位忠义名将,他宁死不降李世民
文章图片

不用多言 , 单雄信武艺高强 , 骁将一员 , 可以说他是最早来到瓦岗寨的 , 在当时是一个颇有影响力的人物 , 不然也不会作为一个反唐的将领得以列入正史传记 。
【秦琼|隋唐演义中的四位忠义名将,他宁死不降李世民】公元621年5月 , 洛阳城破 , 王世充无奈投降 , 李世民一反以往收纳降将的作派 , 坚决要杀单雄信 。 从这里就反映出李世民一定看透单雄信绝不会顺从自己 , 如留下此人 , 必是祸患 。
说单雄信跪地求饶却难逃一死 , 我不相信这个说法 , 因为以单雄信的性格分析 , 他不是那种贪生怕死 , 苟且偷生之人 。 面对即将到来的离别 , 不知是史书不记载众将求情的言论 , 还是众人真的集体选择沉默 , 只有徐世勣苦苦求情 , 李世民不准 。 单雄信反而安慰徐世勣不用难过 , 自己知道一定会死 。 徐世勣说自古忠义两难全 , 我会照顾好你的家人 , 并割下自己的一块肉给单雄信吃 , 表示自己从未忘记当初的誓言 , 单雄信吃下赴死 。
秦琼|隋唐演义中的四位忠义名将,他宁死不降李世民
文章图片

唐朝的军营将官大多是昔日瓦岗寨的弟兄们 , 也大多接受过单雄信的恩惠 。 在单雄信生命的最后时刻 , 他只喝了程咬金的送别酒 , 只有程咬金的话道出了他的心声 。
走遍天下游遍州 , 人心怎比水长流 。 初次相见甜如蜜 , 日久情疏喜变忧 。 庭前背后言长短 , 恩来无意反为仇 。 只见桃园三结义 , 哪个相交到白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