嚆矢、振翮、滥觞…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出炉
瞭望智库嚆矢、振翮、滥觞…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出炉 , 多的是你不认识的字"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 。 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 。 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 , 我想循卡尔维诺 " 树上的男爵 " 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以上语句来自于一篇名为《生活在树上》的浙江省 2020 年高考满分作文首段 。 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教授点评文章称" 老到和晦涩同在 , 思维的深刻与稳当俱备 。 "文 | 朱轩 杨璐伊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 澎湃新闻 "(ID: thepapernews) , 原文首发于 2020 年 8 月 3 日 , 原始标题为《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出炉 , 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 39 分》 , 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
8 月 2 日 , 浙江教学月刊社微信公众号 " 教学月刊 " 发布文章称 , 该篇作文 , 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 39 分 , 但后面两位老师都给了 55 分的高分 , 最终作文审查组判为满分 。 这彰显了高考作文阅卷的严谨与科学 。中国知网显示 , 浙江教学月刊社是由浙江外国语学院主管、主办的面向中小学师生 , 直接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教育类报刊社 。在前述文章中 , 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教授对该满分作文点评称 , " 它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论说 , 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 , 说理到位 , 没有多余的废话 , 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 。 " 但点评专家同时也指出 , 写成这样需要考生阅读大量书籍 , 文字表达如此学术化 , 也不是一般高中学生能做到的 。 " 当然 , 其中的晦涩也不希望同学们模仿 。 "该篇高考作文引发热议 。 目前 , " 教学月刊 " 公众号前述文章已删除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的资深传媒人朱学东在微博评论称 , " 高考作文考什么?我想无非就是主题 , 围绕主题的展开的逻辑演绎 , 遣词造句能力等等 。 这篇满分作文 , 在这三方面是够格的 , 无论是主题 , 逻辑和文字表达 。 " 朱学东称 , " 不是说每个人都要这样学 , 但是 , 出现了 , 罕见 , 更应该鼓励 。 这个意义上 , 给满分 , 我也不反对 。 "8 月 3 日 , 作家马伯庸在微博评论称 , 前述文章很难用 " 满分作文 " 或者 " 烂作文 " 来简单地评价 。 他称 , 文章用了一大堆生僻词、生僻典故以及祓魅与赋魅 , 实践场域的分野、理想期望范式等学术语句 。 " 让人觉得惊讶的是 , 这些生僻词、生僻典故和生僻表达都用对了地方 。 "但马伯庸认为 , 问题在于 , 没这个必要 。 作文里要表达的意思 , 完全可以用更平实、朴素的词句来组织 , 信息一点不会损失 。 四个字来总结就是:辞不配位 。 他认为 , 真正的问题 , 出在阅卷老师身上 。 这位作者有阅读量 , 有知识面 , 也有表达能力 , 战术上选择也没问题 , 未来必有前途 。 只是在战略上 , 千万不要觉得这么写是一条好的出路 。针对前述作文 ,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长熊丙奇向澎湃新闻表示 , 好的作文本来就该个性化表达 , 不是千篇一律 。 大家不能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作文 。 这篇文章得到高分 , 主要是其思想性和严密的逻辑 , 也确实也存在比较晦涩的问题 。 " 近年来 , 高考作文强调思辨 , 一般学生很难有深度的思辨 。 "熊丙奇同时表示 , 评价作文是教育领域的专业事务 , 网友并非都具有这样的专业水平 。 因此还是要看专业教师对此的评价 。 每年都有网友对高考作文的吐槽 , 但不少吐槽并不专业 。附:浙江卷 2020 作文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 , 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 , 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 , 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 , 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 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 , 立意自定 , 题目自拟 。 ②明确文体 , 不得写成诗歌 。 ③不得少于 800 字 。 ④不得抄袭、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