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国美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新院长高世名致辞「独立的精神生活」

【 国美|国美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新院长高世名致辞「独立的精神生活」】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林梢青 通讯员 刘杨
9月25日晚,中国美术学院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于象山校区操场举行。2600余名2020级全体本科生、研究生、港澳台学生和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们,在庄严的开幕仪式中,开启在最美校园的艺术之路,写下精彩的未来。中国美术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金一斌、高世名、刘正、方培新、傅巧玲、曹晓阳、徐国强、余旭红,各教学单位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党委副书记孙旭东主持。
开学典礼在全体师生齐唱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党委书记金一斌为新生代表佩戴校徽并赠送笔、墨、纸、帖文化礼品。新生代表接过校徽,在师长们的见证下郑重地佩戴上校徽,自此便铭刻上了“中国美术学院”一生印记,在“行健、居敬、会通、履远”校训的见证下,融入国美学脉,共享国美荣光,书写青春,勃发向上。
院长高世名发表题为《独立的精神生活》的讲话,以“十年后你会在哪里?在做什么?”之问叩击学子的心灵,为他们梳理艺术教育核心和目的,启发他们在国美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国美|国美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新院长高世名致辞「独立的精神生活」
文章图片

独立的精神生活
致国美学子
亲爱的同学们:
在庚子年入校,你们的备考、冲刺、考试、入学,都极不寻常。相信这一切都会成为你们终生难忘的记忆。由于这场史无前例的新冠疫情,在艺术教育史上,你们是非常独特的一届。经过漫长的疫情,经过最为煎熬的考试,你们终于披荆斩棘,进入中国美院,祝贺你们!我代表学校欢迎你们!
同学们,你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从中学就开始学画,走上考美院的道路,这是你们一生中的第一次重大抉择。这个抉择已经改变了你的人生。再过20年,当你参加中学同学会的时候,就会发现,读美院这件事情,使你走上了跟其他人很不相同的道路。这条路是否适合你?现在还不得而知。
有句话在国美学生们中间流传很广——“艺术可以学,不可以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校首先是“学”的场所,教育的核心是“学”,而学是自主的、能动的。艺术中最根本的东西是无法教的,只能唤起。在这所学校里,艺术教育像是某种心情的传递,你们对事物的敏感性会慢慢地发显出来。你们将逐渐体会到,在以“艺术”为名的世界里,有那么一些眼光,有那么一些做法,有那么一些感觉,甚至有那么一种活法,值得你去尝试,值得你去体验。但你们究竟会不会获得这些并且认可这一切?我不知道。有的同学辛辛苦苦读了四年,发现自己对艺术完全无感,决定改行,这样的学生每年都有;只有不多的一部分人最后目光坚定、充满能量地走出来,踏上这条被称之为“艺术”的道路。
我说这些并不是要你们每个人都去作艺术家,我今天讲的不是狭义的、作为职业的艺术。今天,知识的学科化以及教育者对于现实的高度隔膜,造成了当代学术和艺术的根本问题——“知行不一,身心分离”。这是个大事情,今天不谈。我只想说,身心不得安顿,这不只是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问题,而且是我们当代人的集体困境。这种困境中滋生出的,是新一代青年的独特人格:放任自流,却又循规蹈矩;幻想成为世界的漫游者,品尝一切精彩,却受困于高度封闭的自我;被过早培训成“人生的精算师”,却又是“无目的的人”。
国美的学子们,我真心希望你们不是这样的,我相信你们中的大多数人不是这样的。
在我的研究生面试中,一直有道公开的题目:“十年后你会在哪里?在做什么?”其实在整个大学四年中,你都可以不断地去思考和追问,自己究竟要做什么?这一生要如何渡过?如果四年之后,你依然一片茫然,毫无决断,那么很遗憾,大学教育在你这里是失败的,你的大学是失败的。如果四年后,你决意在艺术这条路上走下去,那么,我们就是同路人、同行者——师徒的“徒”字,不只是“弟子”,它指的是“同行者”,同道中人。
要不要走上这条路?会不会上走这条路?你要追问自己的内心,是不是“非如此不可”?“非如此不可”,这庄严的决断,是米兰·昆德拉所强调的贝多芬母题——“Es Muss Sein”。要成为一个艺术人,必须发现自己心中的“非如此不可”,因为艺术是无缘无故的爱。
为了这无缘无故的爱,在中国美院,有三种教育观同时在起作用。
第一种观点认为,学校所提供的是土壤,园丁的工作是培育土壤,让土壤尽可能养料丰富、成分多元。学院的任务是把这片土地养好,让学生们在最好的土壤中自由生长。这种观点我们称之为“土壤说”。
第二种观点是“锻炼说”,认为人才的养成要像锻钢打铁一般,在反复锻打敲击中把杂质也就是各种习气渐渐剔除。青年人就像粗砺的钢铁,越敲打,越精粹,越锤炼,越坚韧。这种教育如同匠人的修行,是学而后习,反复打磨,在劳作中养成一种身体感觉,一种精神状态,一种再也丢不掉、谁也夺不走的东西。学习艺术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自我创造的过程。
第三种教育观是“感染说”。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创造的种子,艺术和教育的任务是唤起它,激发它,使它苏醒,让它生根发芽。这种意义上的艺术教育就像感染;在共同体中,通过一种愿望和心情的传递,一个人开始善感,开始不满,渐渐变得敏锐,渐渐渴望改变,开始进入艺术的经验,开始产生创造的冲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