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这个最难考985的省,好大学太少了( 二 )


但对于安徽学子来说 , 一切似乎并非那么乐观 。 如果将高考的希望寄托在省内top1 , 回报并没有他人想象得美好 。
从高考招生来看 , 安徽省的考生 , 拥有中科大10%的统招录取名额 , 加上自主招生、保送等渠道的生源 , 省内学生名额能到20%左右 。 这样的招生指标还不够多吗?
看起来 , 比例确实不算低 , 但所谓的“本地学生更容易上本地名校”的优惠 , 并没能惠及安徽学子多少 。
三、就业新生力都去了隔壁
中科大一贯坚持小而精的办学规模和不扩招原则 , 2019年 , 中科大本科面向全国招生总数为1860人 , 近年一直保持这个规模 。 而清华北大两校的数字 , 则分别在3000左右 。
不过 , 同样是在本省招生 , “倾斜”力度更大、招生更多才是大多数省份的常态 。
比如 , 浙江大学每年招生内容在五六千上下 , 省内招生比例能达到50% , 浙大由此得来一“美称”——浙江人的大学 。
另一位巨无霸高校吉林大学 , 近年均录取人数破万 , 尽管省内录取比例不如浙大那么高 , 但总量庞大的吉大 , 依然能为本地学生提供2000多个985高校席位 。
显然 , 在学校本身招生少的情况下 , 中科大对于每年50万安徽学子来说 , 仍是99.5%概率无法触及到的梦 。
省内名校不多、名校招生不多、高考人数却很庞大 , 三者因素相叠加 , 结果让安徽学子又默又泪!
中科大2019届毕业生留皖工作的比例也仅为23.3% , 在有3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留在本省就业比例”排行中倒数 。
也就是说 , 这名省内top1大学培养出的七成以上的毕业生 , 纷纷成为其他城市的新生力量 。 其中 , 有21.03%的应届毕业生涌进了隔壁上海 。
日益凶猛的升学竞争的另一头 , 是汹汹而离去的年轻人——不够有力的高教必然无法成为一道坚实的桥 , 承接住数十万的努力和寄托 , 并支撑起后继的发展 。
四、掏钱 , 是发力的第一步今年初 , 在安徽省人大会议上 , 提出省内大学当下面临的问题 , 包括高校经费短缺问题 , 生均拨款标准有待提高等 。
近日 , 安徽省财政厅网站公布了一份答复函 , 文件对这些问题做出了回复 。
答复称 , 安徽省内高校学科发展水平与财政投入还不相称 , 高校学科建设整体水平低 。
也就是说 , 资金投入是相对充足的 , 但收效还不明显 。
依据国家统计局和全国教育经费2018年统计数据 , 当年本科高校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排行中 , 安徽以1.56万元位居全国第25位、中部六省第4位、长三角地区第4位 , 在临近省份中仅高于山西、河南两地 。
今年 , 中科大之后的安徽三强高校 , 合肥工业大学的预算经费为33.48亿元 , 安徽大学仅8亿元 , 安徽师范大学紧随其后 。
内部差异之外 , 有人拿同为省属高校的郑州大学作对比 , 郑大今年预算攀上60亿 , 比安大、安师大及教育部直属的合工大预算经费总和还要多 , 其人均经费超过东部发达城市高校如苏州大学 。
反观安徽的伙伴们 , 合工大的预算总数看起来不算少 , 但在75所教育部直属大学中 , 合工大的生均预算排名倒数第三 , 基本处在吊车尾位置;
投入不足 , 安大在国家级科研平台落地、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国家重大科技奖励的突围等方面的步伐 , 难免有所阻滞 。
作为省属第一的安大 , 尚且分不到多少羹 , 更别说身后的其他大学能争取到多少 。
同时 , 答复函件还表示要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 , 加大对重点学校、重点学科、特色优势学科、重点人才等的支持 。
科研不能只靠中科大、合工大这些中央高校 , 安徽还需巩固地方大学的科技创新能力 。
强校队伍逐渐壮大 , 大众梯队越来越强 , 高校科技成果才能更好地转化成效益、推动当地产业的发展 , 留住人才的筹码自然也会增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