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结成“亲戚”不红脸,“社亲”文化传千年( 三 )


然而 , 就案而论 , 从县令陈我捷所判闪氏等充军路线来看 , 好像带有许多文学加工成分 。对此 , 笔者于2019年冬两次分赴山西的泽州和陵川进行实地考察 , 其结果令人惊叹:这些地名都位于豫晋古道上 , 都真实存在!
笔者调查发现 , 焦作的社亲历史都十分悠久 。其结亲时间 , 一般都在唐代和明代之间 。比如博爱县的薛村、坞庄、唐村、耿村、南石涧之间的社亲 。
今天在博爱县孝敬乡的薛村村委会旁边 , 仍建有一座天仙圣母庙 。此庙最早建于唐朝初年 , 后多次重建 。在庙内的《重修天仙圣母庙碑记》 , 有如下记载:“天仙圣母庙在薛家村东西两社之中 , 自明朝万历四十七年重修……为坞(庄)、唐(村)、耿(村)、薛(村)、南石涧所共奉 , 故五村之人至今称社亲焉 。”该碑记载了上述五村间的社亲史实 , 甚为珍贵 。
“如果按照唐初几个村共同建庙时推算 , 我们的社亲历史已过千年 。”薛村的闫维福老人介绍说 。
团结互助是社亲的根本
“结社亲活动是焦作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 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互相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和纽带 , 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现实需要 。如何发挥社亲的积极功能 , 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以及基层治理方面持续发力 , 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焦作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刘涛说 。
孟州市桑坡村的回族群众有经济头脑 , 善于经营 ,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早早地富裕了起来 。在帮助社亲共同致富方面 , 他们率先垂范 。
1975年 , 桑坡人建议老社亲的柳湾村开办面粉厂 , 使两村共同致富 。但因缺乏资金 , 柳湾人连购买设备的钱都凑不齐 。桑坡人得知后 , 不仅买来了面粉加工设备 , 还带来了技术人员帮助安装调试生产 。1995年 , 柳湾村修建学校 , 桑坡人听说后送来十万元 , 支持柳湾村发展教育 。
1999年 , 柳湾人为增进两村之间的友谊 , 在村东头立起了“金兰友谊碑” , 以示纪念 。2007年 , 经两村共同商议 , 在柳湾再次立起了新的“金兰友谊碑” , 将两村友谊世代传承 。
今年初疫情期间 , 桑坡村连垃圾都运不出去 。因为自己村没有地方倒垃圾 , 一直以来都是靠租邻村的地方 。恰逢疫情封村 , 人家不让倒了 。仅仅一周时间 , 全村大街小巷的垃圾就堆积如山 , 臭气熏天 。这可愁坏了村两委干部 。
危难时刻 , 村支部书记卢凤海又想起了老社亲 。一个电话过去 , 柳湾的答复就两个字:“同意!”桑坡人赶紧派车将垃圾卸到了对方指定的地点 。但后来他们才知道 , 垃圾只是临时卸到了一个厂子里 , 后来柳湾村又自己租车把垃圾运到了处理厂 。
采访时 , 柳湾村支部书记杨中海说:“疫情无情人有情 , 总不能看着老社亲有困难而袖手旁观吧 。”
说起疫情期间的互帮互助 , 不得不提起沁阳市西万村与博爱县许良村两社亲之间的故事 。
许良村是一个8000多口人的回汉杂居村 , 西万是一个汉族大村 , 有12000多口人 。
今年年初 , 新冠肆虐 , 令人措手不及 , 一时间口罩成了紧缺物资 , 买不到口罩 , 大家心急如焚 。危难之际 , 西万的老社亲把自己千方百计买来的口罩给许良送来了两万只 , 解决燃眉之急 。
1991年 , 许良村中心大街急需要硬化路面 , 但村里缺少资金 。而西万的经济条件比较好 , 当知道情况后 , 村委会主动拿出五六万元为许良修了一里多长的路 。
“这笔钱在当时绝对是笔巨款啊 , 那时候一个月的工资才一百多块钱!”许良村支部书记闫春霞说 。
2012年 , 西万村为表达对许良社亲的情意 , 将村里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许良街”;而许良村也有一条大街 , 村里命名为“西万街” 。
“社亲”引申为“九亲” , 助力基层治理
“虽然历经千年 , 但不论社会环境如何变化 , 焦作社亲这一古老习俗都在一如既往地传承和延续 。今天 , 探究社亲的起源和发展 , 对于总结中原地区民族团结经验、创新民族交流形式 , 以及加强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一体推进等意义重大 。”焦作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说 。
博爱县的大新庄村和沁阳的西万、景明村都是社亲 。早在革命时代 , 这些社亲之间还演绎了可歌可泣的感人篇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