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种资源优异基因发掘与利用共享联盟,科学家首次“众筹”科研

北京联盟_原题是:稻种资源优异基因发掘与利用共享联盟 , 科学家首次“众筹”科研
|稻种资源优异基因发掘与利用共享联盟,科学家首次“众筹”科研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稻种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高峰论坛
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 , 对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 , 加速基础研究进展、高效选育新品种、保障粮食安全成为农业科学家当前最关心的问题 。在2020年9月18-21日于广西南宁召开的2020稻种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高峰论坛上 , 科学家们创造性的提出“众筹”科研模式 , 以“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 , 成立稻种资源优异基因发掘与利用共享联盟 , 集众人之智、聚众人之力 , 大幅提速对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功能基因自然变异发掘及种质创新和分子设计育种中的研究 , 在稻种资源中实现对复杂性状基因的高效挖掘 , 为我国选育绿色、高效稻作新品种提供重要的技术基础 。
|稻种资源优异基因发掘与利用共享联盟,科学家首次“众筹”科研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稻种资源优异基因发掘与利用共享联盟签约仪式
稻种资源优异基因发掘与利用共享联盟以中国农业大学李自超教授团队历时21年创制的稻种资源MCC-NAM群体(微核心种质巢式关联作图群体)为基础 , 该群体利用204份水稻微核心种质分别与日本晴和9311杂交自交形成的25000个重组自交系纯系组成 , 拥有丰富的组合类型、高度的多样性和高精度的重组交换 , 是全球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水稻优异基因发掘、遗传基础解析和分子设计选择育种等研究和开发的理想群体 。中国农业大学与北京康普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为加速该群体的开发与利用 , 合作开发了高密度水稻功能基因芯片OsF60K 。此次 , 科学家们通过“众筹”模式 , 共建MCC-NAM群体的种质资源库、共享型基因/表型数据库、自动化数据分析平台等“三位一体”的支撑技术平台 。联盟由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康普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西农业科学院共同发起 , 由中国农业大学负责材料创制、技术路线的设计;广西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共同参与支撑技术平台的共建及具体目标性状的表型评价;北京康普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平台的技术服务、商业化运营与成果转化 。来自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在内的全国27家从事水稻科研等单位与企业加入联盟 。
|稻种资源优异基因发掘与利用共享联盟,科学家首次“众筹”科研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张启发院士等参会专家考察稻种资源基地
该平台的建设完成 , 将打破国内水稻研究以课题组为单位“单兵种”作战的科研模式 , 科学家不再需要为发掘某一性状的功能基因花近十年时间构建复杂的遗传作图群体;不再需要为研究不同性状重复构建遗传作图群体;不再需要各课题组对多个遗传作图群体做基因型检测的投入 。基于该平台 , 科学家们只需要对MCC-NAM群体表型性状的评价 , 就可以高效发掘自己感兴趣的基因 , 进而将时间和精力花在对该基因的功能与利用进行系统的研究上 , 优化研发投入和专家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
|稻种资源优异基因发掘与利用共享联盟,科学家首次“众筹”科研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稻种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高峰论坛闭幕式
【|稻种资源优异基因发掘与利用共享联盟,科学家首次“众筹”科研】2020稻种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高峰论坛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在大会闭幕式中评价该模式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创举:李自超教授将自己20多年的成果作为基因挖掘平台的基础与大家共享 , 而且与企业一起来主导建立联盟 , 这种新模式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来开发利用资源 , 人越做越多 , 资源也越做越多 , 对我们国家科研的水平不断提高 , 无论是“前沿上天”还是“应用入地”都可以做出更多的贡献 。(邝翡婷 冷俊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