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特殊之年,夏粮十七连丰、秋粮丰收在望……背后什么在起作用?

新华社|特殊之年,夏粮十七连丰、秋粮丰收在望……背后什么在起作用?
文章图片
9月22日是秋分节气 , 也是我国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 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洪涝灾害影响后 , 我国夏粮生产实现“十七连丰”、早稻也收获满满 , 秋粮生产丰收在望 。 俯瞰祖国大江南北 , 红橙黄绿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的“五谷丰登”图 。
14281万吨夏粮归仓
新华社|特殊之年,夏粮十七连丰、秋粮丰收在望……背后什么在起作用?
文章图片
不一般的丰收节 , 沉甸甸的收获 。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长江流域严重洪涝灾害、东北地区夏伏旱、连续台风侵袭……今年丰收来之不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 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281万吨 , 创历史最高水平 , 其中小麦产量为13168万吨 , 同比增长0.6% 。
此外 , 虽然南方部分地区的早稻生产受到洪涝灾害影响 , 但播种面积的扩增弥补了单产下降带来的损失 , 今年早稻增产102.8万吨 , 扭转了此前连续7年下滑的态势 。 特殊之年夏粮的丰收和早稻的增产不仅为全年粮食丰收赢得了主动 , 也为端牢“中国饭碗”增添了信心和底气 。
新华社|特殊之年,夏粮十七连丰、秋粮丰收在望……背后什么在起作用?
文章图片
尽管今年夏粮播种面积略减 , 但单产的提高支撑了夏粮实现丰收增产 。 统计数据显示 , 全国夏粮单位面积产量5456.5公斤/公顷 , 较2019年增加83.4公斤/公顷 , 同比提高1.6% 。 其中小麦单位面积产量5798.0公斤/公顷 , 增产101.9公斤/公顷 。
新华社|特殊之年,夏粮十七连丰、秋粮丰收在望……背后什么在起作用?
文章图片
▲寿光智慧大棚自动滴灌浇菜 图片来源:新华社
单产提高得益于科技的“硬核”支撑 。 数据显示 , 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由2001年的32%提高到2019年的70%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05年的48%提高到2019年的59.2% 。 这些数据反映出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 。 今年共有1640万台各类农机装备投入三夏生产任务 , 小麦机收率达97% 。 实践中 , 新农技、新农机的运用有力确保了夏粮颗粒归仓 , 实现丰产丰收 。
新华社|特殊之年,夏粮十七连丰、秋粮丰收在望……背后什么在起作用?
文章图片
▲河南周口市商水县5万亩高标准农田 图片来源:新华社
单产的提高离不开农业种植结构持续优化 。 农业农村部信息显示 , 今年全国小麦良种覆盖率超过95% , 强筋、弱筋等优质专用小麦种植比例同比提高了2.8个百分点 , 达到35.8% 。 结构优化、优质小麦品种供给增多 , 既夯实了丰收的基础 , 也使丰收品质得到提升 。
确保粮食安全有底气
新华社|特殊之年,夏粮十七连丰、秋粮丰收在望……背后什么在起作用?
文章图片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6亿吨以上 , 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277亿斤 , 比2018年增加119亿斤 , 创历史最高水平 。 目前 , 我国小麦和稻谷这两大口粮的库存大体相当于城乡居民一年的消费量 。 我们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 饭碗里主要装的是中国粮 。
新华社|特殊之年,夏粮十七连丰、秋粮丰收在望……背后什么在起作用?
文章图片
从地区来看 , 2019年 , 黑龙江、河南、山东三省粮食产量最高 , “全国粮食的大头在秋粮 , 秋粮的大头在东北” , “国人每9碗米饭 , 就有一碗来自黑龙江” 。 今年 , 我国北方主产区雨水充足 , 气温适宜 , 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南等粮食大省 , 也是秋粮大省 , 庄稼长势喜人 。
新华社|特殊之年,夏粮十七连丰、秋粮丰收在望……背后什么在起作用?
文章图片
特殊年景下 , 夏粮丰收令人欣慰和振奋 。 共有5个省份夏粮产量超千万吨 , 其中“产粮大省”河南夏粮总产量达3753.8万吨 , 居全国首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