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节|75%上座率、高价票秒售罄,线下音乐节将迎来“最强国庆档”?( 二 )


一票难求 , 综艺占“半壁江山” , 音乐节为何如此火热?一线城市的乐迷消费力更是惊人 , 天津麦田音乐节中午12点开票当天 , 草莓音乐节紧随其后官宣阵容 , 并在13点钟开放售票 , 价值一千元的预售通票几乎秒售罄 , 一些乐迷知乎:这么快 , 你们都是魔鬼吗?我们也不禁想要问上一句 , 为何音乐节如此火热?
一方面 , 长达半年的疫情冻结了线下娱乐 , 尽管线上云蹦迪、云音乐节层出不穷 , 但相较于看得见摸得着的线下娱乐 , 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 消费反弹是部分原因 。 这一点从草莓、麦田的盲鸟票售出效率便可见一斑 。 在抽盲盒一样的音乐节阵容面前 , 不少乐迷毅然决然的按下了购买键 。
另一方面 , 随着《乐队的夏天第二季》《明日之子乐团季》等乐队类综艺节目的播出 , 一些圈外受众被吸引到乐队圈层 , 在尚未全面爆发的现场音乐娱乐业态中 , 选择来到“多位一体”的音乐节来欣赏现场音乐自然是个最优选项 。 于是我们能够看到 , 今年已经官宣阵容的大厂音乐节如麦田、草莓阵容上 , 乐夏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 重塑、五条人、新裤子 , 《明日之子乐团季》刚刚推出的冠军乐队气运联盟也陆续成为音乐节常客 , 音乐节现场宛若音乐综艺的第二现场与宣推渠道 。
在关于为何音乐节如此火热的诸多原因里 , 有一部分来自于音乐节产业规模近年来的迅速扩张 。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演出服务业市场前景及研究报告》 , 初步测算 , 2019年中国演出市场规模将达到535亿元 。 不同的音乐节品牌携带着不同的文化场景与平台基因 , 从阵容到互动体验 , 从垂直跨界到综合性、主流化 , 音乐节在为乐迷们制造惊喜的同时 , 也在推动行业通过现场触达更广泛的圈层人群 , 实现普及意义 。
而前几年开始 , 遍地开花的音乐节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 , 斗鱼、YY等直播平台也陆续入局打造网红音乐节 。
音乐节真的这么好做吗?答案是否定的 。 市面上长期存活下来的音乐节并不多 , “做着做着就没了”的现象不仅仅发生在“新生儿”身上 , 一些有8、9年IP的老牌音乐节也因为各种缘由而步履维艰 。 甚至有行业人士直言不讳:做音乐节不能赚大钱的 , 赔个一两百万就算挺成功了 。 而疫情为音乐节这一线下娱乐场所带来的打击更是一刀切式的 。
音乐数据分析公司Viberate报告显示:疫情之下 , 世界各地的音乐节主办方将集体损失近170亿美元 。 音乐节受到的直接经济影响为168亿美元 , 其中51亿美元(约30%)来自门票销售的损失 , 其余的经济损失来自音乐节现场的其他业务 , 如食品、饮料的销售 , 周边商品和供应商及其他付费的现场设施等等 。 世界音乐节产业尚且如此 , 国内一些还未形成成熟体系的音乐节自然也面临惨痛损失 。
于是我们能看到在阵容等既定根基之外 , 各大音乐节在用户体验上大作文章:除了主舞台的主播演出外 , 各种互动体验装置、合作商展览区等内容散落在场地附近 。 不少业内人士都曾表示 , 跨界融合是音乐节发展的必然趋势 。 一方面 , 能够在遍地开花的音乐节中树立起自己的品牌调性 , 吸引到更头部的音乐人前来参演 。 另一方面 , 融合了多个业态的综合性音乐节 , 无论在赞助商、衍生产品、消费群体层面 , 都能够有不同程度的扩张 。
【音乐节|75%上座率、高价票秒售罄,线下音乐节将迎来“最强国庆档”?】话虽如此 , 我们仍能够从大规模复苏的国内音乐节上看到更甚于往的活力与诚意 , 随着十一的到来 , 更多乐迷能够近距离的感受到音乐最真实的生命力 , 资本也能够从中与年轻人寻找到更契合的沟通方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