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背弃殷商归附周文王姬昌,为何后代跻身诸侯却还是被视为“荆蛮”?
按照《国语·郑语》的说法,作为楚人始祖的祝融“其后八姓”,但唯有“蛮芈”独兴,所谓“蛮芈蛮矣,唯荆实有昭徳”。
【 周文王|背弃殷商归附周文王姬昌,为何后代跻身诸侯却还是被视为“荆蛮”?】“蛮芈”也就是楚人,它的兴盛要归功于包山楚简所记录的第三位楚人先祖,生活在商代末年的鬻熊。在东亚大陆政治局势暗流涌动的背景下,鬻熊在审时度势后做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背弃殷商而归附西伯姬昌(周文王),建立了楚人与周室之间的政治联系。
文章图片
/南岳衡山祝融峰顶的祝融殿,位于今湖南衡阳。
鬻熊归周后,谨事文王。1977年,在陕西岐山周原的早周都城岐邑宫室基址中,出土一批刻文甲骨。学者辨析,周原甲骨多为文王时代的遗物。其中一片的刻文为“其微、楚□氒尞,师氏受尞”。其大意是,商末某年在周国都城岐邑,文王举行燎祭,让前来岐邑的微君和楚君负责燎祭,委派师氏监督燎祭。大概鬻熊也是一位博闻多能、通晓天文地理和神话巫术的大巫。于是周文王就像古史传说帝喾任命祝融为“火正”一样委其为“火师”,让其在周王与诸侯盟会时负责守燎祭天。商周时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作为负责盟会活动的燎祭者,鬻熊的地位自然也相当显要。无怪乎后来的楚人极为尊崇鬻熊,春秋楚人必祀的“二楚先”有鬻熊,战国楚人必祀的“三楚先”也有鬻熊。不仅如此,就连历代楚君也都以鬻熊之名称为“熊氏”。
“鬻熊子事文王,蚤(早)卒”。由于他的去世,楚人与周人的关系大约又开始疏远,又或者是因为芈楚方国弱小无力举兵,总之周武王率伐纣联军进至商朝都城郊外的牧野后,在誓词中特别称举随同兴师伐纣的庸、蜀、羌、髳、微、卢、彭、濮八个盟国,却未语及楚人。武王灭商后在位仅有数年,“天下未宁而崩”。成王嗣立,年少不能亲政。“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摄政期间,周公旦为巩固新兴王朝,扩大和完善了武王实施的封建制,“以蕃屏周”。鬻熊的后裔熊绎便是在这一时期,跻身周朝封建秩序下的诸侯之列。
关于熊绎封楚的原因,《史记》写得很清楚:“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这就说明熊绎本人对周没有太大的功劳,熊绎得封是因为其先祖勤劳事奉周文、武二王,“封以子男之田”。虽然受封为楚君,但熊绎实在名卑号微。《礼记·王制》曰:“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子男五十里。”周原出土的周初甲骨记着“曰今秋楚子来告父后哉”,足证当时的楚君确实“号为子男”,只是一个末等的诸侯,再下一等的话就是“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的附庸了(西周时的秦就是附庸)。在周成王举行的“歧阳之蒐”上。与会的楚子熊绎依从传统仍被安排为燎祭之事,但其只是奉命“守燎”而非主持燎祭,不仅没有其曾祖鬻熊的“火师”职位,还被视为“荆蛮”,只能与蛮夷鲜卑同列共事而不得与诸侯同席共盟。
本文为大鱼号独家稿件,未经大鱼号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