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驻村第一书记郭安治:“我永远是咱村里的人”( 二 )
郭安治意识到 , 一家一户地帮 , 治标不治本 , 唯有谋划产业 , 才能拔穷根 。
金秋时节 , 八顷玫珑瓜迎来丰收 。 “一个玫珑瓜能卖十几元 , 是名副其实的‘富民瓜’ 。 ”村党支部书记唐凤岐说 , 当初这“富民瓜”差点夭折 。
2018年 , 因缺资金、缺建材 , 完成土地流转的玫珑瓜种植项目停滞不前 。 “计划带动105户贫困户增收 , 大家都眼巴巴盼着呢 。 ”郭安治说 , 如半途而废 , 会对百姓刚建立起的脱贫信心造成极大打击 。
于是 , 用了近一个月时间 , 郭安治多次往返石家庄、衡水、廊坊等地求援 。 听说要赊欠124万元材料款 , 许多企业果断拒绝 。 “无论如何也要把项目搞起来 。 ”郭安治愈挫愈勇 。
“这是造福一方百姓的善事 。 我以人格担保 , 如果还不上欠款 , 我个人承担 。 ”凭着对扶贫事业和对全村百姓负责的诚心 , 郭安治终于打动了霸州一家金属制品企业 。
很快 , 用于搭建大棚的钢材运至地头 。 仅20天时间 , 152个冷棚全部建成 。 为了降低风险 , 八顷村与海南一家农业公司签订了大棚租赁、种植、销售合同 。 当年 , 村集体收入增加13万元 , 村民通过务工实现收入70多万元 。
趁热打铁 , 2019年 , 郭安治又积极争取100万元资金 , 将玫珑瓜种植面积扩大到200亩 , 新增玫珑瓜种植大棚46个 。
为使产业多点开花 , 有效提升带贫能力 , 郭安治带领村“两委”干部 , 积极推动富硒马铃薯、菊芋、菊苣等特色农产品种植 , 使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产业全覆盖 , 贫困群众实现了土地流转、就地务工、入股分红等多元化增收 。
“郭书记是八顷村农特产品的第一推销员 。 ”唐凤岐说 , 农民只会种地 , 缺乏市场意识 , 农产品销售重担全压在工作队队员肩上 。 两年多来 , 郭安治带领队员跑遍了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 , 累计行程6万多公里 , 推销绿色农产品300多吨 , 实现销售收入200多万元 , 集体增收30万元 , 先后与省内外20多家单位建立长期供销关系 。
谋划长远 , 留下不走的“工作队”
“瓜要码齐、箱要封严 , 咱要把型好味美的玫珑瓜送到顾客手里 。 ”现场接到订单 , 郭安治打电话叮嘱村民郭欣 。
2019年底 , 八顷村实现高质量脱贫出列 。 面对成绩 , 郭安治却有着强烈的危机感 , “如果工作队走了 , 八顷农产品还能不能有稳定的销售渠道?”
长期从事土豆、煤炭销售的郭欣 , 是村里为数不多懂得市场营销的能人 。 郭安治看上了他 。
“帮村里卖东西 , 太操心!自己干 , 每年轻松赚八九万元 , 多自在!”郭欣拒绝了 。
郭安治没放弃 , 一次偶然的机会 , 他听说郭欣正在为孩子上学的事情发愁 , 便主动了解情况 。 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 , 郭安治积极帮助 , 让孩子上了学 。 郭欣非常感动 , 加入了八顷村的专业营销队伍 。
拧成一股绳 , 携手奋力干 。 2019年10月 , 八顷村成功取得马铃薯有机转换认证 , 优质马铃薯产品成功打入各大超市 , 产值增加5倍多 。 今年 , 玫珑瓜丰产又丰收 , 预计可增加村集体收入30余万元 。
去年 , 八顷村被生态环境部确定为“生态环保扶贫示范村” , 其脱贫攻坚工作被国务院扶贫办优选为全国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 郭安治先后荣获省脱贫攻坚贡献奖、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等荣誉称号 。
“脱贫不易 , 实现乡村振兴仍任重道远 。 ”郭安治说 , “无论何时 , 我永远是咱村里的人 。 只要有需要 , 我会为八顷村继续奉献 。 ” (采访人员 陈宝云)
推荐阅读
- 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经济复苏走在全球前列
- 科技日报|塑料微粒影响几何?人类认知仍不足
- 长城网唐山频道|河北唐山:夺油上产跑出“加速度”
- 证券日报|三大首席“数”说中国经济:四季度GDP增速将高于三季度
- 新华网|巴黎股市CAC40指数19日报收于4929.27点
- 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进博会看点|服贸展区设5大板块,非银金融机构首次参展
- 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1921》献礼建党100周年 定档2021年7月1日
- 北京日报客户端运营商频繁解挂致手机盗刷,工信部约谈并严令强化防护
- 人民日报微博|197653!这个数字,我们永远记得
- 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抗美援朝老兵王侠:我是一块砖 哪里需要哪里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