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驻村第一书记郭安治:“我永远是咱村里的人”

:原题为_河北日报|驻村第一书记郭安治:“我永远是咱村里的人”。
郭安治(左二)正在和村民商议玫珑瓜销售事宜 。 河北日报通讯员 王建军摄
“老郭卖瓜 , 绝不自夸 。 ”9月5日 , 在北京市消费扶贫双创中心 , 一位高个子、黑脸庞男子的声音引来不少市民驻足 。
这位男子就是省广电局驻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八顷村第一书记郭安治 。 当天 , “承德山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旗下7大类700多种农特产品集体进京开售 , 郭安治当起了八顷村种植的玫珑瓜推销员 。
“玫珑可口蜜 , 吃了准如意 。 ”郭安治捧着一个玫珑瓜 , 声情并茂地讲着玫珑瓜的扶贫故事 。
“玫珑瓜细密甘甜 , 多种维生素含量比西瓜高4倍、比苹果高6倍 。 ”展位前 , 一男一女两位年轻人也端着果盘请参观者品尝 。
“他们是在北京工作的我的朋友的孩子 。 村里农活忙抽不出人来 , 就让他俩来帮忙 , 为扶贫事业出份力 。 ”郭安治说 。
父母妻子、亲戚朋友 , 驻村两年多来 , 郭安治全家总动员 , 用真心真扶贫 。 作为全省206个深度贫困村之一的八顷村 , 顺利实现全村脱贫出列 , 不落一人 。
全家动员 , 郭书记成了八顷村百姓的“自家人”
“这几天跑了好几个城市 , 订单不断 , 没空休息 。 ”见北京市民直夸“瓜好甜” , 略显疲惫的郭安治难掩喜悦 。
“将玫珑瓜放冰箱冷藏2个小时 , 口感更佳 。 ”展位前 , 前来帮忙的小伙子冯汉中介绍起玫珑瓜 , 倍儿专业 。
【河北日报|驻村第一书记郭安治:“我永远是咱村里的人”】“这两年 , 郭叔的亲朋好友都成了八顷村的义务宣传员 , 村里的事门儿清 。 ”冯汉中说 , 得知郭叔要进京推介八顷农产品 , 他就过来帮忙 。
郭安治的家人都在衡水 。 2018年初 , 从衡水到石家庄工作近10年的郭安治买了房子 , 妻子的工作调动也有了眉目 , 一家人就要团聚 。
此时 , 单位正在选派驻村干部 。 听到消息后 , 郭安治第一个报了名 。 “都熬过10年了 , 也不在乎这一时 。 扶贫是大事 , 等乡亲们脱贫了 , 我在家给你备好‘庆功’酒!”妻子杨娜的支持 , 让郭安治吃下“定心丸” 。
2018年3月 , 郭安治等工作队队员一到村 , 老百姓就敲锣打鼓迎接他们的到来 。 “其实 , 我们是怕工作队走形式 , 不给百姓办实事 , 就用这种方式先把他们‘架起来’ 。 ”村民高中良说 。
村民的小心思 , 郭安治心知肚明 。 入户走访时 , 有的百姓态度不冷不热 。 “不信任难交心 , 当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 可细想想 , 这不说明村民太需要有人真正带领他们脱贫致富吗?”郭安治说 。
为支持儿子的扶贫工作 , 郭安治年迈的父母也来加盟 , 成了村里常客 。 身为医学专家的母亲免费为村民义诊 , 从教40多年的老父亲则开设讲堂 , 为孩子们讲授读书成才的道理 。
“连七十来岁的老人都不远千里来帮咱们 , 郭书记是真心为咱干事的人 。 ”高中良说 。
看着窗明几净的四间大瓦房 , 村民李福觉得像一场梦 。 几年前 , 因为穷 , 李福两个儿子先后离婚 。 “家里养了些柴鸡 , 但规模小 , 挣不了几个钱 。 2018年 , 我想扩大养殖规模 , 但没钱 , 愁得直揪头发 。 ”一天深夜 , 老李鼓起勇气找到郭安治 , 说了自己的想法 。
“房子先别装修了 , 咱把5万元装修款借给老李吧!”当晚 , 郭安治把李福的事告诉了妻子 。 得到妻子支持后 , 他第二天就把钱送到了李福家 。
很快 , 李福的鸡场扩建了 , 养殖规模增加到1500多只 。 如今 , 李福不仅还清了郭安治的5万元 , 还脱了贫盖了新房 , 并带动6位贫困户搞起柴鸡养殖 。
用真情换真心 , 郭安治渐渐成了八顷村百姓的“自家人” 。
人格担保 , 赊欠百余万元发展“富民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