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国庆节连续“闹”6天 非遗文化节目演绎感受古播州原味民俗文化


国庆节连续“闹”6天 非遗文化节目演绎感受古播州原味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国庆节连续“闹”6天 非遗文化节目演绎感受古播州原味民俗文化
文章图片
民俗文化|国庆节连续“闹”6天 非遗文化节目演绎感受古播州原味民俗文化
文章图片

(姚强 吴启林 摄影报道)9月22日早上 , 遵义海龙囤景区发布2020年国庆中秋“双节”长假休闲喜讯 , 从10月1至6日 , 该景区将举办众多流传数百年非物质文化演绎 ,  让你感受到原滋原味古播州的历史、民俗文化等 。
民俗文化|国庆节连续“闹”6天 非遗文化节目演绎感受古播州原味民俗文化
文章图片

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 , 将隋代的郎州改名为播州 , 领辖今黔北的大片地域 。 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南诏再次攻陷播州 。 时任会稽(浙江绍兴)太守的山西太原人杨端应募 , 率领7姓家将收复播州 , 朝庭敕封杨端为播州侯(俗称土司) , 世袭播州爵位 , 播州之名 , 历经唐、宋、元、明四个朝代 , 延续725年 , 所以人们常习惯用“播州”来代称古代的遵义 。
    民俗文化|国庆节连续“闹”6天 非遗文化节目演绎感受古播州原味民俗文化
文章图片
民俗文化|国庆节连续“闹”6天 非遗文化节目演绎感受古播州原味民俗文化
文章图片

这段长达725年播州历史进程中 , 衍生出了许多播州独有的文化、建筑、艺术、民风民俗等 , 不少民风民俗、非物质文化一直流传至今 。
播州古军舞 , 是古代播州兵士操练一套连贯性的动作 , 历经几百年逐渐的演变 , 便成流传在播州民间一种特有的舞 , 在鼓点、锣等配合下 , 身穿盔甲士兵通过演绎 , 表现古播州时和平年代、士兵娱乐、劳作、以及特定历史故事等 , 表现得淋滴尽致 。 民俗文化|国庆节连续“闹”6天 非遗文化节目演绎感受古播州原味民俗文化
文章图片
民俗文化|国庆节连续“闹”6天 非遗文化节目演绎感受古播州原味民俗文化
文章图片


海龙薅秧歌是农民在田间薅秧劳作时边唱边劳动传唱的民谣 , 主要流传于遵义市海龙镇贡米村 。 每到薅秧时节 , 田间就能听到悦耳的歌声 。 薅秧歌不断从生活中取材 , 兼容了端公、道士的唱腔 , 又汇集了阳戏、坛戏的腔调 , 还融进了打闹歌 , 黔北花灯曲调 , 使其不断丰富、充实 , 加上本省本市音乐家的采风、加工、整理 , 由此形成了海龙薅秧歌独特的风格 。
【民俗文化|国庆节连续“闹”6天 非遗文化节目演绎感受古播州原味民俗文化】海龙评书 , 评书又称说书、讲书 , 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 , 于宋代开始流行 , 海龙评书起始于明末清初 , 流传于古播州的一种口头绘声绘色讲述、形体动作表演海龙囤、以及古播州历史事件、人物的艺术形式 。
2020年10月1日至6日 ,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 , 在遵义海龙囤景区古镇 , 向游客展示古军舞、海龙薅秧歌、海龙评书 , 以及玩狮子灯、栽秧歌、播州花灯戏等非遗文化节 , 让游客感受到原滋原味播州文化和民风民俗 。
当大饱眼福后 , 还可以登上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囤 , 感受中国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土司古城堡厚重文化与沧桑历史 。
海龙囤景区距遵义市区约15公里 , 双向6车道的遵龙城市快道相连 。

民俗文化|国庆节连续“闹”6天 非遗文化节目演绎感受古播州原味民俗文化
文章图片
民俗文化|国庆节连续“闹”6天 非遗文化节目演绎感受古播州原味民俗文化
文章图片
民俗文化|国庆节连续“闹”6天 非遗文化节目演绎感受古播州原味民俗文化
文章图片
民俗文化|国庆节连续“闹”6天 非遗文化节目演绎感受古播州原味民俗文化
文章图片
民俗文化|国庆节连续“闹”6天 非遗文化节目演绎感受古播州原味民俗文化
文章图片
民俗文化|国庆节连续“闹”6天 非遗文化节目演绎感受古播州原味民俗文化
文章图片
民俗文化|国庆节连续“闹”6天 非遗文化节目演绎感受古播州原味民俗文化
文章图片
民俗文化|国庆节连续“闹”6天 非遗文化节目演绎感受古播州原味民俗文化
文章图片
民俗文化|国庆节连续“闹”6天 非遗文化节目演绎感受古播州原味民俗文化
文章图片
民俗文化|国庆节连续“闹”6天 非遗文化节目演绎感受古播州原味民俗文化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