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地质环境因素描|路保平:我为石油痴,我为石油狂( 二 )
当第一口井圆满完钻时,俄方代表不得不由衷叹服:“中国石化钻井技术水平‘哈拉少’!”
该项目彰显了中国石化的钻井实力,为后续国际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8年,路保平接到了在超深水海洋区块寻油找气的重任。凭借萨哈林冷海钻井的经验和勇于超越的勇气担当,他带领团队在西非深海完成了水深1655米的超深水海洋钻井作业,开创了我国深水钻井作业的先河,当时创下了2092米水深的中国公司深水钻井作业纪录,促进我国海洋油气开发由浅水、深水走向了超深水。
一路披荆斩棘,路保平不断向工程难题发起挑战,创造了一个个石油工程传奇。
青年们的导师
2009年,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成立。路保平被任命为院长,迎来了职业生涯的一大转折。培养青年人才成为他身份转变后的一大工作重点。
“我参加工作之前怎么也想不到,刚参加工作一年就能成为一个项目的负责人。”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钻井工艺研究所室主任王果回忆说。
2011年,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安排他负责开发基于钻井地质环境因素的钻井工程设计与应用软件系统。
“对于青年人才,路院长喜欢主动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不断挑战自身极限。”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高级专家鲍洪志说,“但这个压担子并不是不断给他们加压,而是会让院里的资深专家进行指导,让他们快速成长起来。”
王果等几位年轻项目负责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很快就独当一面,参与更深层次的研究。
在路保平看来,科学技术的突破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工程技术的未来在于青年人才。他甘当青年们的导师,从不吝于为他们解惑。他鼓励大家多来找他探讨学术问题。当院里的青年们在研究上遇到困难时,都会得到他的悉心指导。
学术无穷尽,时间却有限。路保平常告诉他们:“平时没时间,你们可以在我休息时来找我探讨问题。”渐渐的,路保平午休时散步的小公园,成为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一项项成果在这里孕育而生。
言传身教,知行合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路保平带动着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的青年人才一个接一个快速成才。
让路保平欣慰的是,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是成立时间只有11年的年轻单位,但35岁以下的教授级研究人员已有8人之多,而具备教授级实力的研究人员更多。年轻的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已经成为中国石化培育科研人才的摇篮!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技术传承的推行者
科研成果在现场应用,解决技术难题,提高生产效率,转化为生产力,才能真正体现科研攻关的价值与使命。
“路院长高度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与传承,每年都把制定多少项技术标准、编制多少项技术操作规程等成果转化传承工作目标写入年度工作报告进行落实考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高级专家叶海超说。
建院初期,在路保平的倡导下,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专门成立了“科研成果保密验收委员会”,制定了科研成果保密验收管理办法。
项目研究人员出具产品设计、化学配方和软件著作权等成果,第三方进行成果核对验证,验证合格者准予验收评价,实现了科研成果管理的档案化,保障了科研成果的推广和传承。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路保平先后获发明专利23件,发表论文70多篇,出版专著4部、译著1部,主导编制国家、行业标准16项,制定操作规程28项。其中,“西南地区页岩气钻完井技术规范”和“塔北特深井钻完井关键技术标准工艺包”已成为技术作业人员的“宝典”,为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提供了操作指南,整体提升了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水平。
“当前,石油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给石油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与期望。我们必须攻克卡脖子技术,补齐短板,突破制约油气高效勘探、经济开发的瓶颈技术,加速推进我国石油工程技术从‘跟随者’向‘并跑者’‘领跑者’转变,为国家油气资源战略的实施提供强劲高效的技术保障。”路保平认为。
“黑发渐白终无悔,碧海黄沙石油情。”这是路保平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评价。
本文图片均由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提供
推荐阅读
- 市民|你有“消除厕卫脏臭、美化如厕环境”小妙招吗?征集活动等你来参加
- 无障碍环境|全国1737个市县已系统建设无障碍环境
- 智能|是暴露隐私还是救人于“无形”,环境智能发展遭遇数据困境
- 智能|环境智能发展遭遇数据困境
- 青浦|上海青浦为教师提供“绿色成长”环境,五级人才梯队形成闭环
- 资本利得税|柬埔寨官方强调严格执行税务新规 打造更公平市场环境
- 更迭|激烈竞争环境下中国汽车行业加速产业更迭
- 扶贫|高校“资源环境扶贫联盟”成立 探索组团式扶贫新模式
- 学习环境|明星辅导熊孩子做作业,心态直接崩了:为什么怎么教都教不会啊?
- 着很多|第五人格:很多人都想排位上分脱离低端局,可是游戏环境不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