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荆轲|荆轲刺秦: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荆轲刺秦这个事件的核心人物除了燕太子丹之外 , 还有另外一个人 , 就是太子丹的老师鞠武 , 此人是燕国公认最有智慧的人 , 出口不凡 。
传说 , 鞠武也是个燕国王子的后代 , 后来为了躲避争夺王位的迫害 , 改姬姓为鞠姓 。
这个人史记没有专门为其写传 , 他在荆轲刺秦中算是男三号 , 出场虽然不多 , 但他所说的话极其有智慧 , 又间接推荐了荆轲 , 这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
他被燕国公认为智慧的人 。
多次证明 , 当一个人被公认有智慧 , 往往是不会错的 。
这一点很奇怪 , 群众虽然文化不高 , 但识人却很准 。
如果太子能采纳他的建议 , 虽然未必能成功 , 但燕国可以多存一些年 , 秦始皇统一时间也能往后推迟 。
我一直都不认为统一是好事 , 多个国家竞争才能百花齐放 。
在多国竞争的情况下 , 古代中国就不会过早放弃理科而专注文科了 。
或许中国的科学就不会太落后 。
只可惜太子太浮躁不成事 , 害人害己 , 最后落个被父亲杀死的悲惨结局 。
在具体介绍这个人之前 , 必须得先简单提两句燕太子丹这个人 。
一、燕太子丹
燕太子丹原名姬丹(听起来容易歧义) , 本文就延续通常称呼为太子丹 。
太子丹立志要谋杀秦王 , 其实最大的原因是报私辱 , 而不是以国家命运为重 。
小时候嬴政跟太子丹是好朋友 , 结果到十几岁 , 嬴政当了秦王 , 燕太子丹却被送到秦国当人质 。
一别多年 , 再见当年的发小 , 却一个天一个地 , 秦王瞧不起太子丹 , 后来太子丹就偷跑回去了 , 从此发誓要刺杀秦王 。
这是起因 。
秦朝,荆轲|荆轲刺秦: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从这里也能看出一些他个人的性格 , 敏感 , 脆弱 , 残忍 , 浮躁 。
这样的人当领导可以说是最差劲的领导 。
脆弱和残忍结合起来就是最可怕的人类性格组合——因为脆弱所以容易受伤 , 因为残忍所以要加倍报复 , 这样的人很可怕 。
再加上身居高位 , 更是灾难 。
上面只说了脆弱 , 残忍的事后面很多 。
二、金玉良言
太子丹想要找到报复秦国的办法 , 就去找他的老师 , 这人是燕国公认的大师 , 燕国的太子太傅鞠武 , 为了方便下文称老师 。
老师一听太子丹要报复秦国 , 就回答道:“秦国土地遍天下 , 有险峻的要塞 , 土壤肥沃 , 又有陇蜀高山峻岭 , 函谷关要塞 , 兵多将广……你怎么能因为受到欺辱而怨恨 , 就要去触击秦王的逆鳞呢?”
【秦朝,荆轲|荆轲刺秦: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太子听了就问: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老师回答说:请让我深入考虑这件事 。
这段话有两点比较厉害 , 第一 , 说的是非常客观 , 秦国就是强大 , 连赵国都不敢跟秦国对抗 , 何况小小的燕国?
第二 , 他看出来 , 太子丹是因为受到个人屈辱 , 而想要报复秦国 , 不顾国家安危 。
这一番话听起来就像长辈教育小孩的口吻 , 很亲切 , 苦口婆心 。
后来 , 老师思考后 , 提出一个解决方案:
方案的主要内容就是:西面联合三晋 , 南面联合齐国、楚国 , 北边和匈奴单于交好 , 然后才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 。
这几乎是当时唯一的保全的途径 , 小国生存艰难 ,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 如果是一个有抱负的人是可以忍辱负重 , 开始行动的 。
但这个太子估计从小没受这么大委屈 , 心浮气躁地说:“老师的计划 , 花费时间太久了 , 我心烦意乱 , 恐怕连片刻也不能等待了 。”
老师看着这个不成器的弟子 , 只好叹气说:
“行动危险却想求平安 , 制造祸乱却想求幸福 , 计谋浅薄而结怨很深 , 为了一个心朋友而不顾国家危害 , 这就叫资助怨恨和灾祸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