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明朝与清军的“松锦之战”,拥兵十三万的洪承畴是如何战败的?

我认为 , 萨尔浒之战和松锦之战乃是明清双方最具决定性的两场战役 , 萨尔浒之战改变了双方攻守之势 , 而松锦之战则彻底将明朝逼上了绝路 。 至于松锦之战的战败 , 则主要是由于朝廷盲目催战、监军插手、指挥失误和将帅畏死等一系列原因导致的 。
锦州|明朝与清军的“松锦之战”,拥兵十三万的洪承畴是如何战败的?
文章图片

后金进围锦州 , 朝廷令洪承畴率军驰援
皇太极继位之后 , 通过两征朝鲜、拉拢和进攻蒙古诸部 , 已经基本解决了入关的后顾之忧 。 然而由于关宁锦防线的存在 , 使得皇太极多次无功而返 。 因此 , 清军和明军长期围绕关宁锦防线展开了争夺 。
锦州|明朝与清军的“松锦之战”,拥兵十三万的洪承畴是如何战败的?
文章图片

崇祯十三年(1640年)三月 , 皇太极汲取过去强攻教训 , 制定了长期围困、围点打援、迫其出降的计划 , 命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贝勒多铎等人领兵修筑义州城作为阵地 , 同时收割锦州城外庄稼、扫除外围据点 , 切断锦州驻军与外部联系 , 着手准备长期作战 。
崇祯十四年(1641年)三月 , 皇太极在锦州城外铸造营垒、挖掘壕沟、竖起栅栏 , 将锦州围的水泄不通 。 之后 , 锦州东关守将吴巴什降清 , 清军攻占锦州外城 。 锦州守将祖大寿自然知道锦州的重要性 , 于是急忙向朝廷告急 。 崇祯皇帝则令洪承畴率领王朴、杨国柱、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吴三桂八总兵 , 步骑十三万 , 速令各镇总兵"刻期出关" , 速会兵于宁远 , 解锦州之围 。
锦州|明朝与清军的“松锦之战”,拥兵十三万的洪承畴是如何战败的?
文章图片

崇祯十四年(1641年)四月下旬 , 洪承畴率领大军到达松山与杏山之间 。 四月二十五日 , 双方在乳峰山交战 , 清军失利 , 几乎溃败 。 但洪承畴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 , 没有轻敌冒进 , 而是驻扎宁远 , 探查锦州态势 。 而兵部尚书陈新甲则以兵多饷艰为由 , 主张速战速决 , 催促迅速进军 , 崇祯帝于是诏令洪承畴"刻期进兵" , 同时分别任命马绍愉、张若麒为兵部职方主事、职方郎中督促决战 。
明清双方于松山大战 , 明军最终战败
崇祯十四年(1641年)七月二十六日 , 洪承畴在宁远誓师 , 二十八日抵达锦州城南乳峰山一带 。 二十九日 , 命总兵杨国柱率领所部攻打西石门 , 杨国柱中箭身亡后 , 则以山西总兵李辅明代之 。
锦州|明朝与清军的“松锦之战”,拥兵十三万的洪承畴是如何战败的?
文章图片

而此时 , 得知清军先战失利的消息后 , 皇太极也已经率兵到达了锦州城北的戚家堡(辽宁锦县齐家堡) , 随即便在王宝山、壮镇台、寨儿山、长岭山、刘喜屯 , 就地挖壕 , 紧紧包围在松山一带 , "断绝松山要路" 。
洪承畴与清军决战于松山、锦州地区 , 皇太极密令阿济格突袭塔山 , 夺取明军囤积在笔架山的粮草十二堆 。 明军因粮饷缺乏 , 于是打算回宁远修整再战 , 决定次日一早分成两路向南突围 。 结果大同总兵王朴回营之后便立即率领本部人马率先趁夜突围逃跑 , 结果各军统率争相率领本部人马各自突围 , 结果黑夜中各军相互拥挤践踏 , 混乱无比 。
锦州|明朝与清军的“松锦之战”,拥兵十三万的洪承畴是如何战败的?
文章图片

最终 , 总兵吴三桂、王朴等逃入杏山 , 总兵马科、李辅明等奔入塔山 。 洪承畴等人突围未成 , 困守松山城 , 之后在"转饷路绝 , 阖城食尽"的情况下 , 松山副将夏承德遣人密约降清 , 以为内应 。
松锦之战失败的原因
松锦之战标志着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 , 明朝在辽东的最后防线仅剩下山海关的吴三桂部 。 那么松锦之战明朝到底因何而败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推荐阅读